創世電視談「抗疫解憂」 餘德淳:勿自責害怕行衰運

創世電視談「抗疫解憂」 餘德淳:接受上帝加給的力量
創世電視談「抗疫解憂」 餘德淳:接受上帝加給的力量

疫情蔓延恐懼何時了?情緒智商訓練專家餘德淳在創世電視節目澄清,災難不一定鍛鍊到人的氣魄,不要迴避害怕情緒,接受外加的力量——上帝。

質問上帝來自害怕情緒

餘德淳直指,害怕是情緒之一,如果沒有害怕只是在壓抑情緒,害怕可能來自疫情、天災、戰爭。人面對天災人禍的反應是,產生罪疚感懷疑自己是否做錯有報應,遇到失業、行衰運、朋友確診都覺得倒黴,質問上帝是否降災懲罰人。

坊間很多趨吉避兇的書籍和資訊,同樣潛藏著天降災禍懲罰人的意識,所以才教人避開災禍。

以前的災禍是局部性的,例如某地區發生海嘯,今天的疫情蔓延全世界、過度排碳污染環境影響很多地方的衞生,形成人心靈出現恐懼感,心靈軟弱怎樣自救?有人説災難令人更具氣魄、情緒肌肉會更加強壯,鍛鍊人無畏恐懼的精神。

災難非鍛鍊人氣魄

餘德淳認為其實不是的,很多成年人患上驚恐症,患難絕對不能令人變得更強壯,有些反而被嚇到了。

基督徒處理害怕情緒是,跟上帝建立關係、尋求神心意、跟祂説話、悔改、讀聖經,反思人以往的驕傲,以為用自己科技藥物可以免疫,原來不是。

怎樣得到力量和平安?

未信的人看風水,風水師叫人買這、買那、買平安來轉運,其實都不是這樣,平安在於上帝,腓立比書4章13節説:「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聖經繼而説:「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立比書4:14)。

餘德淳解釋,前段經文意思是力量不在於自己,由上帝加給的,因此面對驚惶都有限度了。後者是基督徒不是集中在驚惶,應該注意今天這個苦原來是美的,重新發現上帝的愛,也給我們去愛別人的力量。

總而言之,苦難是真實的不是去迴避,承認人的力量有限,從中學懂去愛別人、凡事謝恩,讓身邊的人看到上帝給人的、信、望、愛,這些都是真實、金錢買不回來的。

影音使團創世電視3月15日首播「萬眾抗疫齊解憂」, 餘德淳博士分享克服恐懼心得,觀看人次累積超過8,000。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