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派领袖缅怀现代普世宣教先锋——拉尔夫.温德博士

世界著名的宣教学家拉尔夫.温德博士(Dr. Ralph D. Winter)追思礼拜6月28日在洛杉矶举行,美国以及全球诸多福音派领袖前来出席。同时,温德博士所创办的"美国世界宣教中心"(U.S. Center for World Mission)旗下的《宣教前线》杂志(Mission Frontiers)最新一期亦出纪念专版,其中收集编选了40多位世界各地重要的福音派领袖对温德博士的缅怀与感谢。以下是本报对其中几位著名的福音派领袖感谢辞的中文编译。

葛培理(Billy Graham世界著名布道家)
拉尔夫.温德博士是一个属神的人,他跟很多基督徒分享关于这个需要福音的世界的异象。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跟他见过面,常常是在小团体的祷告会上。我的一些关于世界布道的异象是来自于他的影响,我对此非常感激。

杰夫‧图尼克利夫(Geoff Tunnicliffe,世界福音派联盟总干事)
我代表世界福音派联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和我们所有的会员,向温德博士的家人、朋友和事工中的同工们献上我们最深切的慰问。我第一次对温德博士有印象,是在1974年秋天我在芝加哥的传教训练中。当时我很荣幸的见到了1974年洛桑会议的项目主任李德尔(Paul Little),他也是我的导师之一。通过李德尔的训练课程,这场历史性的会议上的内容,包括温德博士那深刻的演讲,都清晰地被归纳出来。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宣教士,我当时还不能完全意识到温德博士将会对20世纪传教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开始更的意识到温德博士通过他具有啓发性与创意性的文章来进行教育。看到"美国世界宣教中心"(U.S. Center for World Mission)的异象、设立以及最终的发展,我感到无比惊讶。我因他大胆的信心以及对上帝的信任而深深被激励。

温德博士对我的世界传教概念有深刻的影响,他也影响到我作为一个宣教士、宣教动员者与宣教机构执行者的工作。

目前我作为世界福音派联盟国际总主任,我拜访很多国家并且与数以百计的教会领袖见面,我很明显地看到温德博士对福音派的思考所起到的影响。

(我现在身处全球第二大宣教运动的国家韩国,很清楚的感受到韩国的全球宣教战略有著来自温德博士强烈的影响。)

最近这些年来,我曾与温德博士谈过有关福音的整体本质以及福音如何来改变社会的每一个层面。这些内容都大大地充实了我。

我将会怀念温德博士富有先知性的声音。而他对于神的国度的影响,仍旧会通过他一生中所影响过的数以千计的人继续下去。

我的祷告是世界各地的教会继续被给予所有人、并且会改变万族的福音所鼓舞。

杜布森(James Dobson"Focus on Family"家庭事工创办人)
拉尔夫.温德博士被视为现代普世宣教运动的先锋,而事实他就是这样的一位。我仍旧记得他曾在七十年代时买回来旧的帕萨迪娜拿撒勒学院的校园的事情,使我十分感动和鼓舞。我们都知道当时温德博士忠实地跟从著主的带领,但我们也知道当时很严重的财政障碍好像站在路中央来阻挡著他的梦想。

但是,每当财政的挑战出现时,主总是给他们开路。属神的人抓住了那个异象,真诚的进行回应,于是"美国世界宣教中心"与威廉凯利国际大学(William Care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能够顺利诞生。这些机构的建立代表了神对很多人的祷告的应允,也代表了普世宣教运动的一大进步。我做了我能做到的,但却是温德博士在那些日子里面身先士卒。每一个关心传播耶稣基督福音的人——和每一个对给予各国各民各方失丧的灵魂的救恩怀有激情的人——都欠著温德博士感谢的债。他将会是一个被强烈纪念的人,而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寇尔森(Chuck Colson"监狱团契"的创办人)
最近这个世界的教会失去了一个很伟大的异象家。如果你曾经听过"未得之民"、"前线宣教"、或者"10/40之窗"这些词,这是因为拉尔夫.温德博士在促进教会充分回应大使命的催化效应。

温德博士是在1974年洛桑世界福音会议时登上国际舞台的。当时,在葛培理、白立德博士(Dr. Bill Bright,学园传道会创办人) 、斯托得(John Stott)等众多基督教领袖中,温德博士重重地打击了当时很多恶性的错误观念。因为当时福音已经传播到每一个大陆以及几乎每一个国家,很多人开始觉得宣教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他们以为唯一剩下来的事情就是让本土的基督徒参与到宣教中来。

在洛桑会议之前,温德博士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最令人畏惧的问题是...在今日世界大多非基督徒并没有多少与他们文化相近的像邻居一样的基督徒,因为这就需要用一种特别的『跨文化』宣教的方式来接触到他们。"

温德博士知道如果世界上每一位基督徒与他的邻居们分享福音的话,那么只有世界上一半的人能够听到。

为了阐明他的观点,温德博士以在印度尼西亚巴达克族教会的例子来解释,福音已经在印度尼西亚扎下根来、当地人也非常活跃的去传教。但是因为印度尼西亚各种族群不同的语言如同马赛克一般多种多样,故此即使是他们本国的人也是要透过跨文化宣教来接触到巴达克族人。

随著美国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文化,而且我们周围的世俗世界也不再说我们的语言,所以我们需要我们本国的宣教也像温德博士所说的全世界的情况一样,需要跨文化宣教。

拉尔夫.温德的教导富有战略性,它不是简单地强调每一个民族需要福音,而是每一个族群,这大大改变了全球各地的宣教组织的战略与预算分配。事实上,正如葛培理所写:"拉尔夫.温德...加速了世界福音化。"

接著几年之后,温德博士成立了"美国世界宣教中心",马上接著又建立了威廉凯利国际大学。他当时没有经济的支持,只是靠著100美金开始的。是不是很大胆吗?的确。但是正如温德博士所写的:"我们乐意去经历失败,因为我们感受到目标是如此的紧急和深富战略性。"

但是"美国世界宣教中心"并没有失败。之后,这个中心不仅训练了数千名的宣教士与同工,而且还不知枚倦地把传福音给未得之民的异象带给更多的教会。2005年,《时代》周刊评选温德博士是25位最具影响力的福音派领袖之一。去年,北美宣教会议颁给他终身服事奖章。不过,毫无疑问,温德博士将会更乐意看到来自各族各民各方的人、不论男女都来讃美耶稣荣耀的名——这来源于他传播基督福音信息的激情。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大卫王朝》:大卫王的传奇即将登陆 Prime Video

    讲述圣经人物大卫从少年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君王的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将于 2 月 27 日通过亚马逊 Prime Video 全球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