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柝聲牧師澳洲談當代中國宣教的挑戰與機會

安提阿事奉團/中國教會支援使團創辦人(AM-CCSM),台北靈糧堂宣教處顧問巴柝聲(Ross Paterson)牧師,25日誠邀至澳洲北雪梨靈糧堂,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談及當代中國的宣教挑戰與機會,並鼓勵華人教會能培養出更多委身的宣教士到中國宣教。

祝福的「頂線」與「底線」
巴牧師首先從舊約聖經創世記十二章1-3節的經文,看基督徒如何從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裏,找到改變生命方向的奧秘。巴牧師説自己七十年代就與周神助牧師一同在校園傳道,其中他明白了得到應許的兩個關鍵詞:“topline”(頂線)與“bottomline”(底線)。從經文分析,頂線就是上帝賜予的應許,而底線指的是在各地作見證。他表示現今不少信徒只注意祝福卻忘記了底線。在使徒行傳一章8節講到,信徒得著聖靈的能力為的是要在各地作見證。

創世記十二章1-3節
耶和華對亞伯蘭説: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使徒行傳一章8節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巴牧師今年66歲,到中國宣教剛滿四十年。他於1967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當時可以説前途無量,但在一次由「讀經會(Scripture Union)」舉辦的活動上信主後,他便希望將生命完完全全的獻給主。一晚他被聖靈充滿,就立志要到共產黨管轄的國家傳福音。他曾經試過從柏林牆送聖經過到另一邊,他説如果沒有聖靈充滿,這些冒險的事是絕對不能實現的。

六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上看到了中國,並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但因當時中國文化大革命,宣教的門關了,他只能改道到台灣。當時他講道只注重如何被聖靈充滿,後來慢慢意識到趨向極端所會帶來的危險,因此他就把講道的大綱鎖定在「聖經、聖潔、宣教」三大原則上。

「有時候我們只抓住了‘頂’,卻忽略了‘底’,其實‘底線’一樣是上帝的祝福」巴牧師指不少弟兄姊妹覺得只關注「頂線」的祝福,卻因著「底線」辛苦而逃避。他表示上帝賜予我們能力,同時也賜給了我們發揮這些能力的一條路。只有通過順服這一條「底線」,我們的心才能夠得到滿足。

宣教三個“W”
WHY
使徒行傳九章4節開始,主耶穌呼召保羅時,問了“why(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裏提醒了保羅他的價值觀為什麼是這樣子?

巴牧師表示他的工作一直未能得到先父的認同,因為父親認為上了好大學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當時他問了自己「為什麼我要順服這個世界的要求?」。而新教創始人馬丁路德在研讀羅馬書的時候寫下了「95 Thesis(95個問題)」釘在教會的木門上。巴牧師説如果基督徒能多讀聖經,多思考問題,多瞭解基督教的文化,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轉變。

WHO
使徒行傳九章5節保羅接著問:“Who?(你是誰?)”。巴牧師説要了解上帝的本性,就是要多讀聖經,如果不花夫在上帝的話語裏面,就不會有進步,也不會感到聖靈的充滿。

WHAT
使徒行傳九章6節主耶穌告訴保羅接著要做“what(什麼?)”有了救主,每個得救的生命就有了what。巴牧師指現代基督徒多看中祝福,輕看上帝的話語,在靈命成長上是很危險的,當我們追求祝福卻忽略上帝的“what”,最後只會感到空虛。

除了要明白上帝祝福的「頂線」與「底線」以外,不可忽略的就是建立與上帝的關係,就像創世記十七章1節與十八章1節所記錄的一樣。巴牧師説亞伯拉罕之所以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都肯離開的原因,是因為他與上帝之間建立了絕對的信任。「我有的都是他給我的。」

接著巴牧師還談到宣教與事奉的困難。「王明道曾説:‘tell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west, many started well, but not many can finish well.’」巴牧師指宣教事奉上虎頭蛇尾的現象不罕見,有弟兄姊妹開始非常熱心,但走了一兩裏路就不見蹤影了。他説宣教的果實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需要時間去孕育,甚至要多年才能看到,需要信心等候,因為上帝有祂自己的時間表。

最後巴牧師呼籲有志宣教的弟兄姊妹可以由參與短宣開始,體驗宣教士的生活。若有興趣參與短宣的弟兄姊妹可以聯系安提阿事奉團/中國教會支援使團雪梨辦公室,電話 61 2 9533 4096, 或上網索取有關資料 http://www.amccsm.org。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