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言論自由愈來愈緊縮,北京有獨立書店被政府要求將一批在中國境內合法出版的書籍下,另外當局也下令某些敏感題材的書籍不可擺放在顯眼位置。
被要求書籍下架的書店位於北京海澱區北四環附近,本年6月前收到政府當局指令將境內合法出版的圖書下架,包括紀實文學、歷史學術著作、宗教題材等,而敏感題材的書籍不可擺放在顯眼位置。
下架的圖書包括作家許知遠的《中國紀事》、《一個遊蕩者的世界》;歷史學家高華的《革命年代》;紀錄片導演張贊波的《大路》;心理學家武志紅的《巨嬰國》等,該批書均為近十年在中國公開出版。
防羣眾聚論社會收緊言論空間
書店負責人表示,該批書籍當初都是透過合法的程式在中國境內註冊,並且可以合法公開出售,至於當局下架敏感書籍,防止羣眾聚論社會,使言論空間愈來愈收緊。
該家在北京的獨立書店讀者以大學生和年輕的上班族為主。有大學女生與男朋友表示,在過去三年參不多每個月都會來這家書店,她喜歡來這家書店的人文氣息,讓她覺得「受到包容」、給她「思考的機會」,他指嚴厲的審查和昂貴的房租都讓她擔心書店的前途,但只要書店還在仍會常來。亦有兩讀者指,書店為他們提供「精神空間」,對書店的未來感到擔心。
書店員工表示,當局對獨立書店的執法通常是響應運動的,待風勢過後會再悄悄售賣一些敏感書籍,包括被禁、境外出版的書籍。
其他書商則表示,以前亦有收過類似通知,要求境內出版物下架包括探討憲制歷史的《民國紀事本末》、政治體制的《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
今年3月中國政府要求網上商店將《聖經》全線下架,有關注中國宗教自由的香港學者邢福增認為,中國政府正在整理互聯網的宗教世界,並且隨著宗教事務條例的實施,互聯網的宗教世界將成為一下波整理行動的針對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