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福音使命團總幹事朱昌錂牧師在新一期中福通訊中發文「人人宣教士的迷思」,討論「人人宣教」的理念。他亦慨嘆不少信徒接受了神的呼召,卻因種種原因裹足不前。
差傳機構常提醒信徒大使命是神給予每個基督徒的,所以宣教人人有責;但朱牧師表示這並不代表每個基督徒都要成為宣教士,正如雖有「信徒皆祭司」的説法,但並不代表每個基督徒都是靠福音養生的傳道人。
但是所謂人人宣教,有人是蒙召作宣教士,藉著教會或機構差派作跨文化福音事工,而其他的人亦不能獨善其身,因為宣教士工是教會整體的工作,需要眾志成城在每一位宣教士的背後作「後方」,在經濟、代禱、關顧等方面作支援,在福音遍傳上有份。與此同時,在後方的信徒在支援宣教士的跨文化福音工作的同時,亦需要在本地作見證傳福音,實踐大使命的責任,
不少人蒙召至終沒有踏上宣教工場
朱牧師表示,當神呼召一個基督徒作宣教士時,除了主觀上感受神的呼召,亦會有羣體包括弟兄姊妹——特別是屬靈的領袖——的客觀印証,以幫助確定宣教呼召。然而他慨嘆不少基督徒蒙了呼召,卻有部份至終沒有踏上宣教工場,當中不少是懼怕回應呼召要作出的改變,包括怕生活、習慣、安定的改變,以及要放下目前擁有的安逸舒適、穩定滿足、情感等,並懼怕面廡定的未來。
亦有一些人期望不需要太多變動就能成為宣教士,不希望有太多裝備訓練,捨棄等就可以在異文化中服侍。亦有些人堅持要找到自己計劃和理想中的宣教工作,不願放下自己不切實際的夢想去尋找更適合他們的宣教事奉;亦有些人像約拿一樣躲避主差派他們到主所願意的羣體中去。
朱牧師引一位宣郭誠牧師所説:「有感動而動才叫感動」,但不少人「感而不動」,白白失去了不少機會,磋跎不少歲月。他表示:「在我們能夠奉獻的時候,多多奉獻支持宣教工作……在我們能夠禱告的時候,多多禱告記念萬民萬族的需要……在我們能傳福音、能短宣、能服侍的時候就要多作主工。誰知道還有多少機會﹖誰知道人生還有多少個十年、二十年﹖」呼籲蒙呼召的基督徒快快起來把握機會,回應主的呼召。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