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香港基督徒女诗人幻澄从跑步运动转至打工夫,源自一个意念:新的一年尝试新的运动。她从第一天上武馆、拜师学艺至练习武术,皆从中反思信仰的可贵,在《今日华人教会》分享当中的体会。
2016年幻澄完成了第三次全程马拉松后,感到是时候在新的一年尝试新的运动,从未接触过过武术或拳术的她,被电影的叶问宗师文质彬彬武功盖世的形像吸引,既对练功感到好奇,又羡慕朋友懂得跆拳道和空手道,于是一天夜晚走上在家附近的咏春馆,开门的人就是她浏览该馆网页看过的师傅。
原来武馆有试堂,她在馆中是一个小师妹,由于每个姿势和动作都讲求准确度,需要一颗虚心接受别人提点,"当我抗拒他人的指点,心里容易积累怨愤,身体亦会更紧绷,完全违反咏春以柔制刚的精神。这跟主说的不谋而合,马太福音11章28至29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她指,跟随主不是靠一股盲劲,而是回应主配合不徐不疾的节奏。在工作里,幻澄也有一番体会:"我喜欢事情尽早决定下来,不想太长时间讨论和等待,最近学习多问同事的想法,给他们空间思考和表达,结果大 家一起作了很满意的决定。"
在练拳过程里都得到师兄的支持,"每次聚合都会先来拉筋,小休后练习寻桥(第二套拳),半小时未够已大汗淋漓,接著按教练指示投入不同的练习,根据不同资历,安排有所不同,分散勤练功,例如一对一练进退马出拳、黐手或搏击。最后全馆人一起做体能操练,各人出尽浑身解数,师兄在旁鞭策和打气,为求完成总共三组的锻炼。"这一切令幻澄反思到《圣经》希伯来书12章1至2节所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著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幻澄表示,深知自己拙手笨脚,无缘成为入室弟子,可以踏入咏春这国术,实在欢天喜地,拜师对她来说,就像主拣选了她作门徒,荣幸至极。"在约翰福音15章16节,主语重心长地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
幻澄觉得没有甚么卓越的潜质,觉得自己不济,反而出于主的"错爱"、别出心裁和不离不弃,令她持续奔跑天路,"不管我心灵不时流浪,我身体易于困倦,怎能如此的爱?但愿我爱衪比这些、比那些都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