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香港基督徒女詩人幻澄從跑步運動轉至打工夫,源自一個意念:新的一年嘗試新的運動。她從第一天上武館、拜師學藝至練習武術,皆從中反思信仰的可貴,在《今日華人教會》分享當中的體會。
2016年幻澄完成了第三次全程馬拉松後,感到是時候在新的一年嘗試新的運動,從未接觸過過武術或拳術的她,被電影的葉問宗師文質彬彬武功蓋世的形像吸引,既對練功感到好奇,又羨慕朋友懂得跆拳道和空手道,於是一天夜晚走上在家附近的詠春館,開門的人就是她瀏覽該館網頁看過的師傅。
原來武館有試堂,她在館中是一個小師妹,由於每個姿勢和動作都講求準確度,需要一顆虛心接受別人提點,「當我抗拒他人的指點,心裡容易積累怨憤,身體亦會更緊繃,完全違反詠春以柔制剛的精神。這跟主説的不謀而合,馬太福音11章28至29説: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她指,跟隨主不是靠一股盲勁,而是回應主配合不徐不疾的節奏。在工作裡,幻澄也有一番體會:「我喜歡事情盡早決定下來,不想太長時間討論和等待,最近學習多問同事的想法,給他們空間思考和表達,結果大 家一起作了很滿意的決定。」
在練拳過程裡都得到師兄的支持,「每次聚合都會先來拉筋,小休後練習尋橋(第二套拳),半小時未夠已大汗淋漓,接著按教練指示投入不同的練習,根據不同資歷,安排有所不同,分散勤練功,例如一對一練進退馬出拳、黐手或搏擊。最後全館人一起做體能操練,各人出盡渾身解數,師兄在旁鞭策和打氣,為求完成總共三組的鍛煉。」這一切令幻澄反思到《聖經》希伯來書12章1至2節所説:「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脱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幻澄表示,深知自己拙手笨腳,無緣成為入室弟子,可以踏入詠春這國術,實在歡天喜地,拜師對她來説,就像主揀選了她作門徒,榮幸至極。「在約翰福音15章16節,主語重心長地説: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
幻澄覺得沒有甚麼卓越的潛質,覺得自己不濟,反而出於主的「錯愛」、別出心裁和不離不棄,令她持續奔跑天路,「不管我心靈不時流浪,我身體易於睏倦,怎能如此的愛?但願我愛衪比這些、比那些都更深、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