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克加入Twitter傳達好信息

著名福音派領袖人物、超大型馬鞍峯教會創辦人華理克牧師最終還是捲入到Twitter橫掃的時髦浪潮,上週日正式註冊成為這個流行社交網站的一員。到週日晚上,華理克在Twitter上已經有近1萬名的跟隨者。

華理克週日在他的Twitter圈子裏面説到:「我的同工們早在三年前(當Twitter於2006年7月剛剛開始的時候)就試圖遊説我加入用Twitter交流,但是當時它對我來説有點像個自我陶醉主義的時間浪費器。」

「但是,最近我和約翰‧派博(John Piper,另一著名福音派領袖)同在一個葬禮中講道時,我讀到他所寫的一篇關於為何使用Twitter做事工的文章,講的很有道理,所以我這週也開始註冊了個賬户。」

約翰‧派博6月3日發表的這篇文章中,這位著名的講道牧師特別提到他對於類似部落格、MySpace、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絡媒體的兩種反應。

「一個聲音説:這類媒體往往會導致人的專注力縮短、推理能力減弱、引誘人們遠離神的話語與禱告、令人際關系變得虛擬化、觸發自戀心態、迎合得到注意的慾望、讓世界充滿胡話、縮小靈魂容納偉大智慧的能力、並且讓我們過二手的生活——本來我們是要自己親自去經歷並且對生活發表見解。所以應當抵制這類媒體,並且寫書(而不是部落格)談談這個問題。」

「另一個聲音説:是,剛才説的這些都有道理,但是別去抵制,而是試圖去用具有鼓舞性的、合理的、充滿聖經話語的、虔誠的、相關的、高舉基督的、被真理驅動的、嚴肅的、富有創造力的指針來填滿這些媒體,這些指針會引導人認識真正的偉大,盡你的力量多多的去填滿吧。」

於是,派博和他的事工團隊決定傾向於第二種回應。他説:「我們意識到媒體往往塑造信息。」

他説:「但是對我們來説,積極的去用上帝的至高主權、聖經的真理、基督的榮耀、福音的喜樂、罪的愚頑、基督徒生活的本質來去滲透一個媒體對一些基督徒來説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他又提醒説這並不代表類似的媒體都很好,仍舊有一些媒體是需要保持距離的。

派博舉例説,如果Twitter只是傳達一頭貓在上午10點的時候把窗簾拉下來這類的訊息很無聊,但是換作是聖經經文的話,他會覺得很有意義。

華理克表示非常同意派博的觀點。週日,他分享説,Twitter上的招牌問題「你正在做什麼」讓他感到無聊,比起問這個問題,他將會用Twitter來分享他正在想什麼。

他在一個帖子上寫到:「你不會贏得你的敵人歸信基督,你只會贏得你的朋友。所以當用愛、尊重和尊嚴來對待每一個人。」

「那些浪費時間去攻擊他人錯誤的人永遠不會成長。嫉妒和苦毒會令他們的心胸縮小,正如約翰福音8:15節所説的。」他在另外一個帖子中這樣寫到。

隨著互聯網社交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教會領袖也意識到利用類似媒體來傳福音的重要性。今年早些時候,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加入Facebook,希望引更多年青人歸主。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