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義援助論壇 疫情戰爭夾擊教會角色在哪?

人道主義援助論壇 疫情戰爭夾擊教會角色在哪?
人道主義援助論壇 疫情戰爭夾擊教會角色在哪?

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代秘書長艾恩·索卡(Loan Sauca)6月10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人道主義援助合作論壇」發言,教會一直倡導公平分配疫苗、烏俄戰爭出現糧食危機需盡快結束。

論壇由日內瓦和平對話基金會(Foundation Dialogue for Peace)發起,參加者有大使、政治家、和平協會,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士。 索卡在會上表示:「人道主義援助是我們基督徒身份、生活和工作的核心,這個命令來自於對人類和整個宇宙的愛的肯定,上帝在基督裡化身為肉身。」

他解釋:「基督徒蒙召在每個人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容,因此對於基督徒來説,人道主義援助不僅是慷慨或善意;它觸及了我們被召喚成為甚麼人,基督徒將這項工作稱為『以基督的名義照顧有需要者的工作』,這來自希臘語“diakonia”,意為僕人。」

索卡敦促不要將新冠病毒和烏克蘭戰爭造成的挫折,來作藉口以致甚麼都不做,世界上最貧窮的10億人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在回應疫情與戰爭時,他指新冠病毒一直是重大挑戰,教會在倡導更公平、更廣泛地分配疫苗,以及滿足受影響人羣和社區的需求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和ACT聯盟的全球成員所做的人道主義工作是巨大的。

至於烏俄戰事,在烏克蘭鄰近的國家,教堂建築被用來儲存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也為難民提供住宿。目前,許多非洲國家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從烏克蘭採購大量小麥和其他主食,由於航道被破壞運輸受阻,無法接收這些必需品,令非洲國家人民生活雪上加霜,這是必須盡快結束可怕戰爭的另一個原因,當烏俄戰爭結束後,便需迫切進行持續的人道主義和發展工作。

他指出,曾經接受人道主義援助的國家,例如德國,現在是國際上最大的捐助國之一,作為人類,無論信仰如何,我們都是相互依存的。他總結道:「有時我們需要支持,有時我們能夠提供。作為教會,信仰迫使我們成為全球人道主義努力的一部分,以照顧有需要的人。」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