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人佈道家遠志明牧師日前在香港聖經教會的主日禮拜上證道《直奔標竿》,指明基督徒的信仰唯有以耶穌基督為標竿。
直奔標竿就是直奔耶穌基督
遠志明牧師講説,直奔標竿就是直奔耶穌基督,「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這就是保羅的標竿。上帝差他的兒子入世要幫助我們活出的生命就是上帝起初創造的善的、美的生命。讓耶穌的生命進入我們的生命,代替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個就叫標竿。
直奔標竿:與過去訣別,與過去分別
遠牧師講説,與過去訣別就是將「萬事」都當作有損的,若以耶穌為標竿,就必須放下世界上的一切。但信徒日常的信仰生活常出現:有了世上的,但是還缺主耶穌;有了物質的,還缺屬靈的;已經得到了,但是還想要更多。這些是「流行的、廉價的、成主義的神學、福音」。
遠牧師指耶穌的教導就是絕對的。耶穌説,你們愛我,就要恨父母、妻子、兒女。你們若不變賣一切來跟隨我,若不背起十字架來跟隨我就不配做我的門徒。 「我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世人常覺得這裡的「更豐盛」是加添,再給更多的意思。但主的意思是他的生命百分百、徹底“取代”了我們的生命時,我得的就更豐盛了。
遠牧師直指,信徒們直奔標竿時要做的選擇不是指職業上的而是指人的心智。成神學的迷惑是:「你信吧,信了之後要啥有啥,信比不信要好多少多少......但是它從來不告訴你你要背十字架,要捨己。」
青年財主到耶穌面前問永生的時候,「耶穌看著他就愛他」,耶穌對他説,回去把你所有的變賣分給窮人,你還要來跟隨我。遠牧師幽默又嚴肅的説,「若你求神啊,更多的愛我吧,你小心,有一天神看著你就愛你,把你所有的都剝奪乾淨。道德優越感、你的財富,你的成、自豪感都剝奪乾淨,赤裸裸的來跟隨主。主的門徒們就是這樣的。真認識神的人會以得著耶穌基督為至寶,將萬事當作糞土。」
遠牧師講到中國近代的宣教史。唐朝的唐太宗曾親自下旨派手下房玄齡去迎接景教宣教士,元朝的也裡可温教曾獲準在大都宣教,是皇族帶進來的。明末清初,大學士徐光啟等人都信了耶穌,並且史上曾有記錄康熙皇帝與湯若望關係非常好。而且那時的西方傳教士,還把西方的科技、文明等,都帶進來了,得到的是中國最高層的應許。這些宣教史,看上去都很和諧、也很順利。
但為什麼那些宣教史好像一陣風就可以全吹走?為什麼站不住?遠志明牧師説:「因為福音的本質是與世界勢不兩立的。」續而講道之後的來華宣教士,馬裏遜、戴德生站住了,他們為了福音獻身在中國、死在中國,紮下了根。
直奔標竿就是馬不停蹄從不滿足
在腓立比書中,使徒強調了兩次「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乃是竭力追求」,我們的信仰是一生的,不是一時的。很多人把信簡化成受洗,遠牧師説受洗是入門。信的時候,會靠主、聽主、按著主的話去行。
遠牧師指,信仰的過程:得救是靠信,得勝也是靠信,得力也是靠信,得獎賞也是靠信,這個信是一生的持守。信心是在成長的,不進則退。信心的課是永遠不停止的,馬不停蹄。朝著標竿直跑,不要滿足於現狀。
遠牧師提問説,保羅是因信而得的義,但是又為什麼要訣別世界?為什麼要一生馬不停蹄?保羅寫的這麼艱難、殘酷,好並且還不覺得自己已經完全,已經得著了,還要繼續跑跑下去,同時又強調是因信。我們把信看的簡單的時候,保羅看的這麼深刻,這麼沉重,是一生的。
直奔標竿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命定
「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傳福音是每一個信徒身上的使命。
最後,遠志明牧師提醒會眾要警醒。末世時,各種誘惑、迷惑都會過來,所以耶穌讓信徒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唯有以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標竿。
-
2025全球守望名單:3.8億基督徒遭逼迫 北韓踞首位
監察全球宗教自由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公佈2025年《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8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甚高或極高的逼迫,其中中亞和非洲國家高居前10位。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