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2006會上國際事工差會澳洲總監鼓勵普世宣教

「我們都是和好的施動者」
國際事工差會SIM(Serving In Mission)的澳洲總監Omar Djoeandy在外展2006的第二晚鼓勵聽眾為著上帝的旨意踏上宣教之路。Omar喜歡稱自己為CIA(Chinese ethnically, born in Indonesia and an Australian)即出生在印尼的澳洲籍華人。他是一位資深的宣教士,曾在肯雅讀書和工作超過12年之久。當晚他以創世紀第37篇的經文教導聽眾學習約瑟,充當「和好」的角色。

如何看待成
當晚Omar列出了澳洲人衡量成左漱頁絳郱G快樂、舒適、安全、受歡迎和重要。澳洲基督徒又如何看待成左漫O?結果顯示竟然是一樣的。Omar在從事宣教工作之前也是用世界的標準來衡量成央C他曾反問自己:「放棄所有的名譽去追求乞丐一樣的生活,值得嗎?」他的答案是有時候「是」,有時候「不是」。路家福音第十二篇中記載耶穌並沒有把外在的形象作為衡量成左獐郱C問題是在我們心裏始終很難與潮流文化背向而行。

上帝為中心的層次
Omar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看待上帝的計畫的角度。我們可以把故事看成是一般的人物故事,或者是隻是聯繫到以色列的故事,又或者是上帝的普世大計。Omar為聽眾舉了一個建教堂的例子。三個切磚的建築工人被同時問了同樣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第一個人説在砌磚;第二個回答在建房子,因為要養家餬口;第三個則回答:「我在為上帝建造一座雄偉的大教堂。」

約瑟在沙漠的期間的領悟程度提升到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所有事情都源出於上帝。上帝才是英雄,是上帝把受奴隸之苦的以色列百姓救出埃及。上帝與約瑟同在,事事幫助約瑟。到現在為止我們是否明白到我不是生命的主角?而上帝才是生命的主宰呢?

為祂而活
如何以謙卑的態度向上帝求助呢?Omar鼓勵會眾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逃避,把上帝看成是英雄,向祂求助。約瑟和我們一樣,但是他作所有事情都跟從上帝的旨意,這就是約瑟能成本P兄弟和好的秘訣--不計前嫌,接受和理解上帝的旨意。

為什麼上帝會允閉鸕瘜Q關進監牢裏?我們是否能視上帝的旨意為我們拯救生命的源動力?以賽亞書六篇八節:「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儘管前路充滿苦難,為了要完成祂的旨意而踏上差傳的路,而不是因為負擔和逃避罪惡感。

「放棄安逸的生活而踏上宣教的路值得嗎?」Omar説我們不應該問我們值不值這樣做,而是應該這樣問「我們值不值得為祂做。」Omar很激動地對會眾説:「值得!因為祂為我而死。保羅説誰接受了祂就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祂,那位為我死的。」


相關新聞:澳洲「外展2006」努力促進全球化「和好」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