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机构发布调查,近八成(78.3%)青少年以父母对成绩期望设定目标,近6成以成绩定义自我呈"条件式自尊"倾向。研究指出,条件式自尊削弱自尊感,无条件接纳有助提升自尊及展现真实自我。
突破机构于2022及2024年分别进行《家长期望与青少年条件式自尊研究》及《青少年生活状况研究》,了解青少年自我成长发展,访问对象为10至29岁青少年,分别收回744及758份有效问卷。
自尊感低:近6成呈"条件式自尊"
调查发现近6成(58.8%)青少年呈"条件式自尊"倾向,例如"我读书成绩一般/揾钱少,就算其他方面做得好,我都唔觉得自己掂"。青少年愈有"条件式自尊"倾向,愈以社会期望为目标自我增值、愈感到学业或工作压力、自尊感愈低。
调查亦指出,平均89.0%青少年经验"他者接纳",即别人包容自己,例如"我试过同比我叻既人合作,佢地无睇大家既能力差距,觉得我都可以帮到手",这有助提高自尊感。
此外,平均76.0%青少年理解父母对成绩的期望,78.3%将父母对成绩期望设定成自己目标,37.9%青少年追求父母期望时有"努力无效感",认为自己"点努力都做唔到"。
7成青少年想「做番自己」
研究进一步探讨青少年实践真实自我。结果发现,73.9%青少年想"做番自己",即保留原来个性特质生活、做决定。然而,56.4%青少年表示因为要符合别人期望而未能做到。74.4%青少年表示他们的不同面向(如习惯、性情)不被欣赏,80.1%青少年会在别人面前"收埋自己",为因满足别人期望而不能展现自我的不同面。
父母无条件接纳提升青少年自尊感
突破机构事工研究及发展部高级研究干事林俊杰指出,研究显示香港父母普遍接纳子女,但青少年仍以父母对成绩的期望为目标,形成"条件式自尊"。这种倾向以成绩高低决定自我价值,削弱了自尊感。真正的接纳是无条件接受子女本质,有助青少年展现真实自我,肯定自己有价值。
突破辅导中心经理廖晖清认为,青少年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长,内心常有自我挑剔的声音。即使关系良好,父母的期望也成为了青少年的目标,他们渴望达到甚至超越这些要求,以获得父母的肯定。父母的无条件接纳是提升青少年自尊感的关键。
廖晖清指出对父母的挑战是:"我能否很纯粹地爱自己的子女,无论他们的学业成绩或工作成就如何,我爱子女的本身,而非爱子女的成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