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兴会之七] 鲍维均牧师:放下争竞 背上十架跟随耶稣

20110808min_pic2.
在晚堂奋会的第七晚,鲍维均牧师用"跟随耶稣"为题分享了瞎子巴底买的故事。(图:基督日报)
在晚堂奋会的第七晚,鲍维均牧师用"跟随耶稣"为题分享了瞎子巴底买的故事,讲解有关呼召的讯息。经文出自《马可福音》十章46至52节。

鲍牧师一如以往地先提出一连串问题引起大家思考。首先,这治好瞎子的记述有奇怪的地方,为何临近耶路撒冷、耶稣快要受死时马可要提到"医治"的讲题﹖此外耶稣不断呼召人们背起十字架跟从他,在苦难中经历神同在,被人弃绝在十字架上。但在今天很多教会似乎不是很现实的题目,是否在没有逼迫的现实这段经文不适用今天教会呢﹖苦难的反义词、或不肯受苦时会做什么﹖鲍牧师与大家一同思想此问题。

马可福音有十多个神迹,鲍牧师先分析了此福音书神迹出现的架构,帮助大家容易明白记载十章瞎子巴底买的神迹的原因,并了解其意义。

十个神迹、两个循环

此福音书的首十个神迹有著两个循环的架构。第四章耶稣刚开始加利利的工作时就受到试探,然后就开始写神迹。4章提到第一个神迹是平静风和海,这是在海上的神迹,第二个神迹5章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可看为医治的神迹。第三个神迹是睚鲁女儿被医好的神迹、中间隔著血漏病女人被医治的神迹。经过三个医治的神迹后再提到六章里喂饱五千人的神迹。

接下来的五个神迹跟上面五个是一个循环。第六个神迹是耶稣在海上行走,与第一个个同是海上神迹,第七个神迹是是耶稣治好病人,七章记载了一个妇人求耶稣医治女儿的医治神迹,然后再有其他医治神迹,如耳聋、舌结的。在三个医治神迹后再有八章的喂饱四千人的神迹。

鲍牧师指出两个循环先是海上神迹、三个医治神迹,然后是喂饱的神迹。在这些经文中马可要告诉读者耶稣是新的摩西,主耶稣在成全古时的应许,因为申命记18章:"主要兴起一位先知像我",说明耶稣是新的拯救的来临。

特别的是此十个神迹经过后,似乎再没有什么神迹的出现。在八章11至13节记载法利赛人盘问耶稣关于神迹的事情,但耶稣指这世代弯曲、悖逆,像摩西古时的世代一样视神迹为无物,不因神迹而敬畏神,因此"再没神迹给他们看了"。十个神迹出现后,耶稣既说明了再没有神迹。然而如何解释十章再出现的巴底买得医治的神迹呢﹖

鲍牧师因此认为,马可的焦点有可能不在神迹,而放在别的地方,就是说耶稣要透过神迹引介另一个思想。

瞎子巴底买得医治—呼召记述

八章以后有两个治好的神迹的记载。八章有治好伯赛大的瞎子,虽然是神迹,但重点不在神迹,而在瞎子见到真理。神迹出现前记载了耶稣责备门徒:你们有眼睛还不见吗﹖意思说瞎子能看到的,你们为什么看不到呢﹖因此两个瞎子神迹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说明门徒有看不见的。因此十章的神迹的重点不在讲神迹。鲍牧师先大家看十章瞎子巴底买得医治的记述。此神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首先,在此前记载的神迹里没有一个瞎子的名称被记载下来,不单讲他的名字,连父亲的名字也提及。第二,多个神迹中没有一个被医治的人能讲出耶稣的称号。他听见耶稣就他为"耶稣基督"第三特点,也是这段的中心,是重复了三次的动词"叫",而"叫"的原文正是"呼召"。

因此也正更印证,这段记载中心不在医治,而在"呼召"。讲文学体裁这不是一个神迹,而是呼召记述。此人受神所呼召,因此提及他和父亲的名字,这人认出耶稣的重要性,因此耶稣呼召他。他丢下衣服。这讨饭的人是用衣服去讨饭的,当耶稣叫他时他将养生之物撇下,可说是放下一切跟从耶稣。因此作者下的结论不在他的身体健康,而说"他就跟随耶稣了"。因此讲十个神迹记述,写出耶稣的权柄的记述已过去,而八章以后就是为了交待新的课题。

门徒的瞎眼

第十章瞎子被神呼召,并跟随耶稣,但内容是什么呢﹖鲍牧师提问:"有什么是瞎子能看到,但门徒仍未看到吗﹖"

原来八章12节后面一直讲门徒看不见。耶稣问瞎子:"你要我为你做什么吗﹖"此问题耶稣亦曾问门徒,在十章他问门徒:"你要我为你们做什么吗﹖"门徒的回答时要求一个坐在耶稣左右,一个坐在右边。八章记述彼得认耶稣为基督,在十个神迹后他认为基督是荣耀的基督。彼得并未有回答错误,但仍不够,因此八章结尾耶稣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此前彼得认为基督是荣耀的基督,而此处耶稣正式讲自己的苦难。但此后门徒仍不明白耶稣讲的苦难,仍以为基督讲的是荣耀的基督。因此在第二次耶稣预言自己会受苦后,门徒在路上争论"谁为大",及后第三次耶稣预言自己的死后问门徒"你要我为你们做什么"时,他们要求一个坐在耶稣左右,一个坐在右边。

鲍牧师说苦难的相反就是"争论谁为大"。三次预言耶稣复活时门徒都误会了。因此耶稣第一次要强调不要赚全世界、争大争小。但第二次讲完他们又争论谁为大,第三次更争论谁坐在耶稣左右。瞎子看到耶稣是基督,因此他受呼召跟随耶稣,但门徒却看不到瞎子所看到的,当耶稣讲受苦时他们还以为在讲天国是伟大的,然后争论谁为大。门徒不明白"苦难"是什么。没宗教自由的人当逼迫来到时,他们为神忠心。一次鲍牧师问一个传道人:你们最害怕国家发展哪一方面﹖那传道人竟说怕没有逼迫时,因为当逼迫消失时大家都失去信仰的力量。当没有苦难时就"争论谁为大",竞争竟然成为苦难的另一面。

耶稣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表明耶稣不单上十字架痛那样简单,而是将自己摆上,被人间的宗教领袖弃绝,在人间的标准下将他自己完全弃绝。十字架不单是身体的疼痛,更是被人弃绝轻慢。当十字架成为弃绝轻慢的标记时门徒不明白,他们心里反问:你不是基督吗﹖为什么被人弃绝呢﹖

今天教会亦争论"谁为大"

鲍牧师又慨叹在今天教会讲苦难太难。一般信徒以为吃饭祷告被取笑时便算得上为主受苦,以为背主十字架的要求已达到。当耶稣上十字架时,门徒完全不明白,更以为是荣耀的,"今天信徒可能幻想自己受逼时拿著《圣经》被烧死也可,转头来争论谁为大,谁的声音更大,在执事会、团契、主日学,甚至私底下也有这样的争论。"每个人都在争,男人争赚钱多,家庭主妇后争儿子与别人的儿子谁更厉害。学生争分数,长大争职业,结婚后争谁丈夫更好,在教会争谁查经更好、谁将圣经解释得更通。"人不停地争,传道人也在争谁的教会好一些、谁讲道好些、谁带人信主更多。教会口口声声说在传十字架的福音,但结果是群体分裂。美国很多教会不断分开,因为在竞争而没想过这就等于没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

鲍牧师说:瞎子巴底买向主说"我要能看见",这是最没竞争性的要求。但不少信徒向主求比身边的人好一点,"我们在争,一个坐在左边,一个坐在右边。耶稣在讲要上十字架受死时我们还在争,想想多么羞耻!我们今天教会群体是否还在争﹖"鲍牧师年青时跟一个传道人谈话,他说:"我们如果少点气,就犯罪更少。"教会出现的很多问题与教会逼迫没关系,却跟"气"有关。

教会陷入这样的景况下有什么解药﹖耶稣说解药就是「上十字架」。鲍牧师说:「这不是笑话。人在苦难中忽然间会停下来。」当在苦难中不用再争时,人才开始亲近上帝。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在争时是跟著世界的标准而努力,这不等于拜偶像吗﹖当标准没有了,神在苦难中拆毁我们,难道我们才说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吗﹖」

人在苦难时才停止"争"

鲍牧师说:「人在苦难时人才亲近上帝,苦难时才停止争,苦难来到才停止用别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我们回想自己的生命是否不断争取,甚至影响与身边人的关系。

耶稣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祭司长、文士等弃绝,被人轻慢,原来这就是成全救恩的方法。换句话说每次我们在争时就是背弃十字架的恩典。耶稣说作我的门徒我就会背起十字架跟从我,但人不断争,执事同工、弟兄姊妹,在外面工作都在争,到苦难来临时才意识我们与神的距离多么远。」

他提到美国一所大学的校长罗伯逊30年前辞去大学校长的职位时所作的演讲。他的妻子在89年年底患上绝症,至90年开始行动不便,于是他在51岁正值大学发展高峰之时放下工作全心服侍太太,24年间每天给太太换尿片,喂她吃东西。93年后太太已认不得他了,他仍默默地服侍她。他分享说:有时太太眼神似认得他时,他就整天很高兴了。他想到人只要有一刻望向上帝,上帝就高兴了。从照顾太太中他体会到上帝有多痛苦。

鲍牧师又注意到从巴底买的故事开始不断提到不少小人物,包括寡妇的奉献、罪妇膏耶稣、有人帮助耶稣背十字架、百夫长认耶稣是义人等,他们都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相比下彼得和犹大出卖耶稣、十二门徒都离耶稣而去。门徒跟从耶稣是因为以为有荣耀的冠冕,以为可以绕过十字架跟随耶稣,因此马可开始写一些没争竞的小人物,因为他们更值得被记载下来。

鲍牧师最后作出呼召:「你可能在股巿、家庭、教会都做得很好,但其实只是在竞争,并忘记在十字架上被人弃绝的耶稣。耶稣呼召人不单是信耶稣,或决志为他受苦,更是呼召愿意被人轻慢,甚至生命都被夺去的人。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可以看为荣耀的工作,被呼召作光荣的事。但神今天要呼召我们被人轻慢、弃绝,我们还愿意吗﹖还是只愿意做竞的信徒﹖你是否愿意放下竞争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当这样做时,神会复兴我们的家庭、教会、国家,你愿意吗﹖」


相关新闻:
[奋兴会之一] 鲍维均博士讲"圣洁的事奉"
[奋兴会之二] 鲍维均博士:刚强壮胆 敬拜独一真神
[奋兴会之三] 鲍维均博士谈"福"与"祸"
[奋兴会之四] 鲍维均博士:现今的机会
[奋兴会之五] 鲍维均牧师:"列国先知"—耶利米的警世称号
[奋兴会之六] 鲍维均牧师:从约拿讲公义与怜悯
[奋兴会之八] 鲍维均牧师:马利亚,蒙恩的女子
[奋兴会之九] 鲍维均牧师:别拦阻神的工作
[奋兴会之十] 鲍维均牧师:《启示录》的福音与祸音
  • 既然

    既然"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为何我还需要牧师?

    按照約翰·派博牧師推薦的「領航者讀經計劃」(見《基督日報》年初時的文章介紹),我們剛剛完成了新年第一個月的讀經內容,閱讀了《詩篇》23:1–3、《馬太福音》9:36,以及《馬太福音》10:6。這些經文啟發了一位名叫大衛的聽眾,他向約翰·派博牧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約翰牧師,您好!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一位主權掌管萬有、完全足夠的牧者,祂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但即便如此,我們好像仍然需要人類的牧者。為什麼會這樣呢?

  • 美信仰机构推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特别展览:电影《密室》50周年 致敬柯丽·特恩·鲍姆的信仰与见证

    今天是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全球各地以不同方式悼念在纳粹大屠杀中被迫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以及所有受害者。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葛培理布道协会推出了一个特别展览,向公众呈现大屠杀幸存者与基督教信仰见证人柯丽·特恩·鲍姆(Corrie ten Boom)的感人故事。这次展览也标志著电影《密室》(The Hiding Place)上映50周年,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温柯丽生命见证的机会。

  • 【专访】异象画艺术家陈子超 以画笔吹响末世角声

    对热爱画漫画的人来说,漫画行业就是梦想的乐园。在内地出生成长的陈子超 (Cephas Chan)少年时期也被港式漫画深深吸引,18岁来港后被著名港式漫画公司汲纳进入漫画行业,跟随师傅学艺,终成为这庞大梦想乐园其中一员。

  •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铭(Jimmy Pak)2000年设立一家IT和商业顾问公司,5年前与职场学院(IMT)的创办人保罗·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职场转化学院。他在会上说,基督教信仰的企业家和社会业界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废除奴隶及让小儿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发挥影响力时能解决社会一些深层的问题。

  • 好莱坞明星分享洛杉矶大火动态 表示"我们信靠上帝"

    好莱坞明星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矶附近的野火发生后首次回到家中,并于1月22日更新了灾后动态。这位直言不讳的基督徒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感谢大家的祷告和支持。他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我们坚韧,并且信靠上帝,把这一切视为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