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中國宗教趨勢分析

二十一世紀中國宗教趨勢分析
二十一世紀中國宗教趨勢分析

中國宗教多樣性且歷史悠久,現存五大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有學者研究指,中國宗教興起與全球化宗教衰落成反比現象。

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普渡大學社會學教授、宗教與中國社會中心(Center on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創辦人楊鳳剛(Fenggang Yang)在《亞洲對話》(The Asia Dialogue)發表文章,分析21世紀中國的宗教概況。

楊鳳剛表示,中國的宗教多樣性、複雜、非常廣泛,不僅在中國存在大約兩千年的傳統佛教和道教的東方宗教,還有在中國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眾多的民間宗教和新興宗教,以及被中國人視為宗教的各種信仰體系,例如儒家和無神論。

宗教活動在灰色區內運作

在中國政府宗教政策下,宗教活動被賦予色彩,團體、個人和活動被視為合法(紅色),非法(黑色)或法律上模稜兩可(灰色)。據中國人口普查,除中國當局批准的宗教場所(包括72,887座教堂,寺廟和清真寺),許多教堂、清真寺和寺廟均未獲批准,但仍在灰色的宗教區內運作。在黑色的宗教市場上,大約有20種宗教組織在運作,已被中國當局正式禁止,但該些宗教組織仍然存在於中國,有些甚至已經全球化,在世界各地設有分支。

儘管調查顯示,有85%的中國人口承認信奉某些宗教或精神信仰,但大多數中國公民都不屬於任何宗教或聲稱具有宗教身份,以及從事某種宗教或精神實踐。無神論者仍佔主導地位。

基督教在中、東、北部佔主導

楊鳳剛與團隊研究國內主要五類宗教的地區差異,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基督教已成為許多州、省、縣的主要宗教;伊斯蘭教在其他地方仍是主要宗教;佛教寺廟在幾個縣,州和省最多,而在其他地區天主教或道教佔主導地位。

在基督教方面,廣西和海南省的教堂數量最多,在中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佔主導地位,包括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內蒙古(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天主教在河北擁有較多教堂;伊斯蘭教是西北地區(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的主要宗教;道教寺廟在山西佔主導地位。

經濟長促精神覺醒

楊鳳剛表示,在過去的四十年,中國一直處於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快速軌道上,經濟持續增長,就GDP總量而言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約有8.5億人擺脱了極端貧困境況,助長了精神覺醒和宗教復興,近幾十年來,中國許多宗教得以發展,這與現代化進程中宗教衰落的全球趨勢相反。但中國宗教政策嚴格令宗教團體和活動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他總結指,21世紀的中國,在社會、經濟、政治、宗教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為瞭解宗教變化的性質和規模,需要進行更多的學術研究。

鑑於中國複雜的宗教景觀,楊鳳剛創立的宗教與中國社會中心最近開發了《中國在線靈性地圖集》(Online Spiritual Atlas of China)。用户可以通過單擊特定的省(或縣)查看該位置上的寺廟、教堂和清真寺的數量,或者查找宗教所在的位置,從而探索各個行政級別(州、省、縣)特定於五種宗教場所的主要宗教信仰。此外,還有學術論文、宗教與社會研究文章等。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