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傳資深牧者談宣教士十大裝備

宣教士對於實踐主的大使命非常關鍵,到底一名宣教士應當在哪些方面裝備自己呢?在日前出版的最新一期《華傳路》中,華傳國際總主任、有著多年差傳經驗的林安國牧師列舉了十項裝備。

林牧師首先説到裝備訓練對於宣教的重要性。他説,宣教的事奉在眾多事奉中是最困難的,因它集中了佈道、植堂、門訓和牧養於一身,而且是在一個異文化陌生的環境裡,用另一種語言來表達,這樣的事奉若缺少裝備訓練,宣教生涯能「捱」多久可想而知。

所以,宣教士基本上需要十方面的裝備:心志的預備、專業的裝備、團隊的裝備、家庭的裝備、神學的裝備、職前的裝備、經費的裝備、文化的裝備、經驗的裝備和基本的裝備。

其中,就「專業的裝備」來説,林牧師特別提醒説:「正在接受專業訓練的肢體,不要半途而廢轉去讀神學,要學一門宣教工場需要的技術才能,最好考一張証書,理髮、美容、插花、教英文、教中文、心理輔導、醫療、按摩、汽車修理……等皆能幫助申請居留宣教工場。帶職宣教一方面能減輕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更有助居留獲批准,也能成為接觸外界人羣的管道。」

另外,有些宣教士亦看輕團隊的裝備。團隊方面其中之一是你教會的牧者或者長老、或者導師,或者是差會安排的主管,但是,有些宣教士看主管如洪水猛獸、有時更是水火不相容,這樣無關建立強健的團隊。還有一個層面的團隊是差會的支持,加入差會的好處是團隊成員的互相配搭。獨行俠的宣教士缺乏團隊的互相幫助,事工也沒有了承接力,難以持久。另外,團隊的建立還需要加上後防支援的隊工,比如禱告、固定奉獻、關懷宣教士及兒女、寄材料等等,這些可以使團隊壯大,能打更長遠的杖。

經費的籌備方面,林牧師提醒説,雖然經費籌備非常重要,但是在一切籌募經費之上,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宣教士藉此學習寶貴的信心課。這是宣教士本身在宣教事奉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操練,要學會隨時隨地倚靠主,因為「離了主,我們不能作什麼」。

文化的裝備亦不能忽視。林牧師説,宣教士到工場若只向華人傳福音及服事華人教會,而沒有用時間學習當地語言及文化,宣教士的工作仍是很狹窄及存著強烈的民族主義之思維,缺乏天國的使命感。他説,在華人羣體中事奉的宣教士,必須開始第二代的華裔事工,更應鼓勵華人教會在本地開始跨文化佈道。

經驗的裝備方面,宣教士需要謙卑地向一些資深的宣教士請教,就會受益更多。

基本的裝備方面,林牧師特別提出宣教士的品格。他説,差會在甄選及考慮接納宣教士時,必須就申請者之基本訓練而向母會提問:「這位宣教士申請人在教會的品格、靈命、事奉及人際如何?」若沒有通過母會最基本的生命素質與事奉裝備這一關,宣教士很難面對工場更困難的跨文化事奉的挑戰及要求。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