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份調查中還顯示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以為哈利·波特是基於宗教故事而寫的,同時卻不知道他們耳熟能詳的《約瑟和他的神奇彩衣》是基於一個聖經故事而創作的。四分之三的人沒聽過但以理與獅穴(Daniel and the Lion’s Den)的故事,90%的人不知所羅門為何人。
前桂冠詩人安德魯·莫遜爵士曾將《聖經》故事稱為「瞭解過去和豐富存在的必須」。倫敦主教理查德·沙特爾博士補充到:「我們要在新一代兒童及家長中廣泛傳播這些故事,讓《聖經》故事一直指引我們前行。」
監察全球宗教自由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公佈2025年《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8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甚高或極高的逼迫,其中中亞和非洲國家高居前10位。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