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神學院院長禇永華牧師講苦難 • 「我可以完成上帝交託給我的使命嗎?」

「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神説“我沒有打算取去,我的恩典夠你用。”」

褚永華牧師,香港神學院院長,也是中華傳道會總會的總幹事。去年底他在美國成接受心臟血管手術,今年3月5日回港。在上週五舉行的香港神學院2005年的公開講座上,他作為特別嘉賓,活潑生動地向一千多位觀眾講述他經歷的使人看來苦難卻是傳奇的人生,特別是從死裏重生的領悟,分享他對苦難的看法:「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神説“我沒有打算取去,我的恩典夠你用。”」。

褚牧師的苦難從小開始……

「我是家裏12個孩子中唯一養得大的」
褚永華牧師第一句話是:「我是家裏12個孩子中唯一養得大的」,這是給父母最大的恩典。但苦難好像從不離開他。

幼兒的時候得了一個病,喉嚨腫痛得不能吃東西,怎麼醫也醫不好。最後媽媽找到一個偏方,在稍微洗乾淨的馬桶,一個可移動的洗手間,用火在底部燒熱,然後濺上一點米酒,再倒出來,喝下去,想不到真的好了。

一個抱著他的人不小心把他掉了下來,於是他從樓梯滾下去,「好彩,有一眼釘,不是紮到眼睛,後者頭的地方,卻紮到口上……」

褚牧師説,媽媽想,這個孩子也可能養不大,於是給他穿耳洞戴耳環,因為傳統上這樣做是告訴邪靈「這裡沒有男孩子,只有女的,你找錯了人」,這樣避開不好的靈。媽媽還給他帶上很多的不同的符咒以求各方神靈保護。

成為神的兒女,苦難停了嗎……
褚牧師繼續説,來到香港後,父母信了耶穌。他很強調他父母的信心,他們求牧師把符燒了,表示不在信靠這些偶像,從此把這個孩子給神,這孩子是屬於神的。

然而,信主之後並不是一帆風順。他一次不小心,又從樓梯上滾了下來,頭上腫起一個「樓」。

更嚴重的意外是:一次在偷皺紙,被人發現,越是逃走,爬上鉄網,但是不幸——中指的肉被鐵枝破開……經過手術縫綫後,又因為手指裏面的肉縮了令手指彎曲不能伸直,於是又動了一次手術,把肚子的一點肉補在手指縮了的地方,這樣手指才可以伸直,但是難看的永久的疤痕就此留下來了。

褚牧師有趣的説,從此給他的困難是——永遠不能彈吉他。

接受心臟血管手術,死裏重生悟人生
褚牧師在1998年心臟病發——動脈瘤,並是最近心臟的,平均於2-5年內有50-74% 撕裂之機會,一旦撕裂,存活率只有6%。藉著心臟手術,生命在危難中被搶救回來!但自此以後,身體一直受到心臟主動脈血管微裂的影響,時常需要面對死亡的威脅。他説,以前講道總是很大動作的,但都要注意,不能跳起來、不能講很長的道等等。

去年,心臟專科醫生説,他若不盡快做心臟主動脈手術,他的心臟主動脈血管爆裂的機會,每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也就是隻剩下5年的命。而心臟血管手術難度極高,在香港辦不到,就算醫生在最危急關頭替病人做,成率只在10%以下。在美國接受手術,但費用驚人的昂貴……

去年10月他在美國接受手術,從背部開刀……手術後的傷口有兩呎長,從背後至前腹,大約有一百多口釘……

「我可以完成上帝交託給我的使命嗎?」
褚牧師分享説,苦難總是相對的,病中的人總是會説:「我比你苦」。但他説,「比起世上所有人的痛苦,我的苦難算什麼?比起在SARS期間一家人死去的,比起在南亞海嘯世紀災難中死去的人,我的苦難算什麼?」(褚牧師手術期間在12月發生南亞海嘯,造成十多萬人死亡)。

「基督徒有苦難是正常的」,褚牧師説,已過了問『為什麼有苦難』的階段,而是想「我可以完成上帝交託給我的使命嗎?」在軟弱中可以做什麼?使徒保羅講過「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

「我想,上帝可以醫治我,在做手術之前,我寫遺囑時,想到剩下的書留給誰?最後決定留給神學院,因為知道生命無常,苦難可以是上帝加的,上帝可以治好,也可以不治。

他説,確信「上帝可以拯救我們」。在希伯來書,講到挪亞、亞伯拉罕等,「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但這些人都是信心的人。

手術後又有苦難……但明白:「我的恩典夠你用」
開刀後,他發現他的聲變得沙啞,原來是由於手術時一條聲帶的神經線被切斷了。他感恩: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他都沒有:沒有中風、沒有四肢癱瘓、沒有傷到腎臟。只是聲帶及膽管斷了。

他又進入手術室,再接受手術補救,一切有神奇妙的保守,全部都安然渡過。

手術後可以講話,但不能完全好像手術前一樣,這對一個常在講台上的人來説,是一個苦難。但不再問為什麼?因為神説,「有一根刺加在妳肉體上,我沒有打算取去,我的恩典夠你用。」


褚牧師決定做手術後,中華傳道會自願發起「褚牧師身體健康關注行動」運動,聚集會內外同工及弟兄姊妹同心禱告關注,協助及支援褚牧師面對可能的安排,籌募經費等。褚關的網站上記錄了褚牧師手術前後的情況,寫滿了他們對褚牧師的話,向神禱告的、尋求神幫助的、向神感謝,他們都表示經歷了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學習信靠神。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