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宣传生物多样性在确保人们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持续获得充足、优质食物方面发挥的作用。而今年也是联合国定立的"国际稻米年",主题是"稻米就是生命"。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8.4亿多人口在挨饿,还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营养素。生物多样性将是战胜营养不良的一个关键手段。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不容忽视的责任。对最为贫困的农民来说,生物多样性是他们避免饥荒的最佳保障。普通消费者也同样从生物多样性中受益,享用更有营养的膳食。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本月15日为纪念"世界粮食日"发表文告,呼吁各国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推动全球消除饥饿与贫困。安南在文告中说,当今社会有足够的粮食使所有人达到温饱,但全球仍有8.4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状态,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各国应在政治、经济和科学等各个方面加倍努力,实现在2015年底将全球饥饿人口比率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
今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据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报导,参加"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竞赛的共有来自全球800多名科学家。朱有勇的论文《稻米基因多样性和病理控制》以及日本科学家的论文分获农艺学和养殖学领域的一等奖。10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总部所在地罗马向获奖科学家颁发了奖项。
与此同时,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本月14日至15日在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市参加世界粮食奖国际专题讨论会时,捧回了本年度的"世界粮食奖"。他是获得这一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人。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罗伯特•布朗表示:"袁隆平开发的杂交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都是一样大的。杂交稻很大地提高了产量,原来每公顷产量为4.2到4.5吨,现在已经提高到了每公顷6.2吨,在最小的单位面积里提高了产量,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将达到每公顷12吨,比原来提高了200%。"
现时,非洲南部七个国家:安哥拉、莱索托、马拉维、莫三比克、斯威士兰、尚比亚及辛巴威,因为多种原因而陷入粮荒,1,840万人挨饥抵饿,约一半是儿童。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莫里斯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均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帮助仍处在饥饿中的人们,特别是让儿童早日免受饥荒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