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赔钱 远志明牧师隔空安慰冯小刚

反映1942年发生在河南大饥荒的电影《1942》由于其题材沉重而遭遇票房滑铁卢,令导演冯小刚深感遗憾。不过,有华人牧者认为《1942》叫好不叫座或是带领冯导接触基督信仰的机会。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进我的心窝。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进我的心窝。
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部洒落。


这首出自小敏的赞美诗《生命的河》(又名《唱一首天上的歌》)把中国名导冯小刚和基督信仰联系在一起,因为冯导的新片《1942》把这首中国教会脍炙人口的圣诗选入片尾曲。

因著《1942》,冯小刚导演从此和基督教结缘,在此之前冯导只是影视娱乐界的大腕人物,和基督教完全不沾边,但现在很多基督徒因著《1942》片尾曲的缘故,开始关注冯导的一言一行,并为他的信仰祷告。

冯小刚对《1942》倾注很大的心血,虽然获业内好评,又拿国家级的奖项,但票房不如预期,令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其实,冯小刚拍《1942》只是了却自己多年前的心愿,并非纯粹为了赚钱。若要赚钱,他可以继续拍最拿手的喜剧片。正如他先前在公开场合说,"爲了拍这部(《1942》)电影,我拍了很多让观衆开心的电影,目的是爲了能最后把他们骗进《1942》的电影院。"

《1942》究竟有什么宝贝能吸引冯导为之如此痴迷,甚至不惜等待18年、冒著极大的投资风险也要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很多评论说,《1942》所描述的苦难与人性深深震撼了冯小刚,

虽然冯小刚并非为赚钱而拍《1942》,也不迷信所谓的票房至上,但票房欠佳反映出民众对《1942》缺乏足够的欣赏热情,大部分的观众没有体会冯导的用心,双方没有共鸣和交集,这或许是最刺痛冯导的地方。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冯小刚的新片引入赞美诗作为片尾曲并没有带来任何的神迹,远远不如纯粹娱乐的喜剧片《泰囧》,后者成为票房黑马,创下10亿票房的国产片记录。

不过,冯小刚因著《1942》而进入很多中国与海内外华人基督徒的视线,很多主内艺人、弟兄姊妹甚至牧者关心他,并且为他祷告。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冯导从《1942》取得的收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生命的河》作者小敏姊妹去年底在洛杉矶分享见证时简单提及《1942》将该诗歌选入片尾曲的大致经过,同时也在祷告中关心冯导的信仰,令在场的弟兄姊妹非常感动。

旅美的著名布道家远志明牧师最近在他微博上评论《1942》赔钱一事,给与冯小刚很多的安慰。在远牧师看来,《1942》带来最大的收获是有机会让冯导认识耶稣。

他说,苦难往往领人认识上帝,而《1942》的出炉反映出冯导对苦难的思索和理解,"只要冯导愿意将目光投向上帝,这将是他人生蒙福的开始。"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全球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中,有许多令人鼓舞的迹像,但并非所有趋势都值得庆贺。一份全球基督教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些严峻的现实,这应当激励基督徒更加热切地祷告,并坚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