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作曲家黃安倫:西洋聖樂邁向中國化之旅 

國際知名中國作曲家黃安倫1月親臨香港,為香港聖樂促進會首個廣東話聖樂合唱作品《約瑟的啟示》擔任指揮及出席多場座談會,會中接受本報專訪,暢談聖詩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他參與基督教聖樂中國化的體會,黃安倫揚言:「聖樂的使命是將神的光播照於人羣!」

聖詩在民間發展迅速 為《迦南詩選》編曲

黃安倫在訪問過程以廣東話展述對中國聖樂的發展,原來他3至10歲家在天津,然後隨父親搬家至北京,父母為廣東人,自小能説一口廣東話;1980到加拿大至今40多年卻經常回國,據他了解聖詩在國內鄉村、少數民族、漢族的民間發展迅速。

他從小敏(呂小敏)創作《迦南詩選》説起,小敏為中國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鄉村女基督徒,未受過音樂訓練,但是在二十多年間創作1,000多首詩歌,為人熟悉的有《中國早晨的五點鐘》、《唱一首天上的歌》等,現在仍然創作。

「為了她,我停下自己所有創作,將農村的迦南詩歌重新編配,加上大、小樂隊、鋼琴伴奏,一共編了50多首曲及出版,在中國興起了基督教的聖詩。」

黃安倫繼續指,有三自教會的牧者跟他分享,完全明白他的工作,「這是我的責任,怎樣也要去傳播神的説話,而且傳統的聖詩在可能的情況仍要堅持下去,這是我瞭解在國內聖詩的發展情況。」

西方音樂作曲技巧表達中國音樂精神

談到在中國的聖樂,黃安倫認為第一步就是要中國化,《普天頌贊》主編之一黃永熙博士邀請他編寫出純粹中國的聖樂。

「初時我不知道甚麼叫做中國聖樂,《普天頌讚》大部分是西洋詩歌,第一首完成作曲的詩歌是《詩篇150》並且在香港聖樂團演奏,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行到今天,一切都是聖靈帶領,大家都在學習神的話語。」

黃安倫是一位深受西方古典音樂影響的現代中國聖樂作曲家,作品如《詩篇150》和聖樂大合唱「大衞之詩」、「啟示錄」合唱曲等突顯其獨特創作風格,將中國的文化精神與西方古典音樂的傳統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深刻內涵和情感張力的聖樂作品。

他的早期生活與音樂教育密不可分,在中央音樂學院接受嚴格的音樂訓練,從小因著父母接觸到《馬太受難樂》和《彌賽亞》等西方經典曲目。即使在文革期間,他對音樂的熱愛也沒有減退,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學習和創作。在屈家莊的一間小學發現風琴後,每天清晨四點起牀,摸黑去練琴,經一年時間完成了大學作曲理論課程。

1980年,黃安倫前往加拿大,進入多倫多大學音樂系深造;1984年進入耶魯大學,並在取得碩士學位後移民加拿大;1981年接受洗禮,對他的音樂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黃安倫的作品並非純西方的,他將中國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聖樂。例如在「復活節大合唱」中,運用中國戲曲的表現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女中音演唱的抹大拉瑪利亞的憂愁、女高音飾演的天使的安慰,以及男高音扮演的復活耶穌的呼喚,都深深地打動了聽眾,讓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主的臨在。

聖樂的使命:將神的光播照於人羣

被問到創作的靈感來自哪?黃安倫直截了當地説:「神!」並且分享信主後的改變。「我信了主後整個人變了,主耶穌給每個人都有使命,我的工作是將神的光播照四極,神給我聖樂的恩賜我就做到最好。如果因為只是表現自己就是『垃圾』,但是有了神變得有意義了。」

18世紀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説:「將神的光播照於人羣,沒有比這再崇高的工作了。」 這話成為黃安倫的座右銘,黃安倫坦言:「這就是我的工作,希望盡我己力做到最好!」

第四代基督徒 出身於音樂世家

黃安倫是第四代基督徒,祖父黃友敢是第二代傳道人,參與創立中國第一個聖樂團「中華聖樂團」。父親黃飛立是中國交響樂指揮界的泰斗,也是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的創始人;母親趙芳杏在年輕時就已經能夠全本指揮《彌賽亞》;叔父黃飛然隨黃永熙博士創建香港聖樂團,移居加拿大後創建北美最大的華人聖樂組織——温哥華聖樂團。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