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杏林子作品欣賞會」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延續杏林子精神

杏林子一生受疾病和痛苦的煎熬,然而她的作品處處流露盼望和無比的生命力,流下了美好樂章。上週六(4月16日)下午,基督教周報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牧中心舉行了「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杏林子作品欣賞會」,請來著名音樂家楊伯倫先生、聖公會諸聖中學校監植栢燊先生分享他們從杏林子作品所得的感受和啓示,並由從心會社吳思源先生分析杏林子對苦難的詮釋。

聚會由陳青昕獻上由楊伯倫作曲、杏林子填詞的《你可知道》開始,歌詞説:「沒有經過流泪的雙目,永遠看不到人間疾苦;沒有經過流汗的耕作,永遠不懂收穫的快樂;沒有試煉,沒有重擔,你不知道生命潛力有多深……」

楊伯倫先生是香港著名聖樂作曲家,他於1990年開始擔任世界華人聖樂促進會董事局主席一職,並於1992年專心致力於推廣聖樂。他在會上説,「詩歌是榮神益人樂己的」。他強調,耶穌説過「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大家説話容易做事難,讚美也是一樣,讚美詩與心一齊,讚美要與事奉配合。

「杏林子作品給我的啓示」
植栢燊以「杏林子作品給我的啓示」短講,他説,杏林子一生受疾病的痛苦,病苦折磨身體,但她的心靈更敏鋭,她的作品流露出來的是盼望和生命力,從她的苦難歷程帶出人生觀。人有軟弱的時候,有痛苦,杏林子的作品給我們啓示是:面對苦難不退縮,為主發光,協助社會,投身社會。

他説,上帝善代香港人,香港新生一代沒有過苦難。對香港人來説,幸福是應得的,很多人眼中的 「幸福」就是吃喝玩樂,他説,「這是人生目標嗎?人吃飽食足,安定的環境,但內心是否滿足?」從杏林子身上學習到自我奮發和自強的精神,杏林子經常爲了傷健人士籌募經費,成立基金去幫他們自強和自立。

他説,神是「只有祝福、沒有詛咒」的。上帝厚待我們,父母厚待我們,朋友接待我們,如果人死守自己的世界,就欠缺給上帝愛的回應。

「杏林子對苦難的詮釋」
吳思源講述了杏林子如何面對苦難,他讀出杏林子的作品中的字句,讓大家感受當中杏林子的心情。杏林子從12嵗開始受類風濕關節炎的折磨,從她出生到12嵗小學畢業的年紀,是對未來充滿幻想的時候,但就在這時,病摧毀了她一生的盼望和幸福。

「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是畫家莫內的名句,他也是受病的折磨,拿筆畫畫時也時要克服肉體的疼痛。用此句形容杏林子十分恰當,她寫的自傳《俠風長流》告白自己的心路歷程,她寫道:每日必須和自己疾病奮鬥,肉體的痛苦可以忍受,但心靈的痛苦不可以忍受,苦難讓人成長和提升,怎麽改變對苦難的感受?對神,她説,她看不到祂,但可感受到祂存在,感受到祂的呼吸和同在,表面上沒有改變,病仍是病,奇妙的心改變了,相信苦難非上帝所部A但上帝允陪W難,是因爲要試練你。

苦難要一個靈魂的出口,杏林子選擇了閲讀和寫作,這是因爲「不給家人負擔」。中學未畢業、人生經歷又不夠,寫作「必要付出比平常人無數的毅力」。杏林子她立下目標成爲寫作的人。吳思源繼續講,人生有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論人生的不幸,不會比杏林子多的,各樣不行中找到可行的,讓苦難成爲化妝的祝福。

此活動是杏林子-生之歌合唱團《與希望有約》福音雙週活動之一,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讓讀者反思生命和苦難啓發,並將杏林子的精神延續。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