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建牧師辨析安息日會的異端教義

被定為異端的安息日會的教義到底有哪些偏差和錯誤?紐約新城歸正教會主任陳永建牧師在美東華人基督教教育大會講座中深刻辨析安息日會的異端教義。

起源於美國的「安息日會」全稱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目前在全世界擁有兩萬所教會及四百萬成員,影響力不可小視。

陳牧師坦承,「安息日會」在教育、醫療、文字出版及媒體方面的工作相當出色,他們專設的各級學校以及門類齊全的醫療機構遍佈全球;還擁有約50間出版社,以200多種文字出版約達300種的定期刊物等,並以此吸引人入教。

在介紹安息日會的形成與發展後,陳牧師歸納了其錯誤的教義,並著重逐一給與辨析。

1.查案審判

安息日會認為,基督的血替悔改的信徒求情,代他們獲得赦罪和父的悦納,不過他們的罪孽仍舊留在案卷上,須經一次的查案審判,最後才能塗抹罪的記錄。

但陳牧師用幾處經文揭穿此錯誤教導。首先,聖經清楚指出:「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來8: 12)

此外,還有「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來10:18)。由此可見,赦罪和不再記念是並行的,而且是同時的。

2.潔淨聖所

安息日會聲稱,基督救贖之工尚未完成,除非再加上聖所除去罪惡的工作。因此,基督正在天上的至聖所從事此項最後的工作。

但陳牧師回應説,主在十字架上清楚的宣告:「成了」(約19:30),就是表明祂的救贖工作已成。

聖經又説:「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2-14)。

換言之,主耶穌在地上的一次獻上就完成了永遠贖罪的事。祂在父神的右邊坐下,表示工作已經完畢。基督徒既已悔改相信,就「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5:24)

3.撒但擔罪

安息日會還認為,撒旦是罪的創始者,一切真心悔改之人的罪孽最後都歸到牠身上,使牠擔當罪的刑罰。依據是舊約裏那隻贖罪的公山羊──阿撒瀉勒,就是預表撒旦。

對此,陳牧師指出該説法明顯違反救贖的基本原則,錯誤地以撒但的受刑來代替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完成的工作。「這樣無異承認撒旦是救主,或撒旦有分於耶穌基督救恩的戊牷A至少亦使牠分享主的榮耀。」

他引經據典的表示,耶穌基督才是人類的贖罪祭,而撒旦在救贖的工作上完全無分。「利未記」第十六章內兩隻贖罪的公山羊,乃是指基督贖罪的兩方面:一面在神面前用血滿足神公義的要求,一面從人的身上把罪帶到無人之地,即永遠除去之意。

4.耶穌的人性

「安息日會」雖然承認主耶穌雖是從聖靈懷孕而生,但認為耶穌在作為人方面,承繼了每個亞當子孫所承繼的──即一個有罪墮落的天性;這樣才使祂在犯罪的肉體裏有得勝的經驗,因而得以成為人類所需要的完全救主,使每個屬祂的人也能和祂一同得勝。

在陳牧師看來,上述言論是褻瀆主的話。因為依據聖經,主耶穌一出世,就是「聖者」(路1:35)。祂雖「成了罪身的形狀」(羅8:3),但在祂的人性裏,卻完全聖潔「沒有罪」(約壹3:5)。

此外,因著祂「無罪──不知罪」,才能「替我們成為罪」(林後5:21原文),也才能為我們「除掉罪」(來9:26),好叫人在祂裏面成為神的義。

5.人死後靈魂無知覺(或「沉睡」,Soul-Sleep)

「安息日會」另一個謬論是,靠曲解「傳道書」來宣揚人死後靈魂沉睡,即「毫無所知」。因此他們沒有所謂「永遠刑罰」、「永遠受苦」之類的教義,並認為這是羅馬天主教所引進的假道理。

但陳牧師回應説,「傳道書」乃是專論「日光之下」的事,説明人只能看到活著的情形,死後怎樣就「毫無所知」。因此,這經文不能用來引證人死後靈魂沒有知覺。

另外,使徒保羅曾説:「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1:23)對此,他反問説,「如果人死後無知無覺,如何能『與基督同在』?又如何能有『好得無比』的説法?」

6.惡人死後消滅無蹤

安息日會還認為惡人靈魂最後將歸消滅無蹤(Annihilation)。但陳牧師駁斥説,該説法完全經不起推敲,明顯與聖經教導不符。

因為聖經説:「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這些人要往永刑裏去」(太25:46);「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20:10);「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可9:48)。

7.守安息日誡命

安息日會還批判基督教繼承羅馬天主教錯誤的假道理,廢棄了舊約的安息日,改守主日。他們聲稱,基督徒也必須伏在摩西律法之下,遵守摩西律法,因為主耶穌親自説:「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

陳牧師對此指出這是安息日會對聖經的曲解,表明他們仍活在舊約安息日的誡命,而非新約基督耶穌復活的恩典中。

雖然在舊約時代,耶穌復活昇天以前,人在神面前的敬拜是照摩西律法的安息日來敬拜。

但到了新約時代,即耶穌復活昇天後,人的敬拜乃是在基督復活大能底下的敬拜,不是以律法為主,而是以基督為主:為人設立(可2:27-28),可作善事(太12:11-12;路13:10-16),可作聖工(太12:1- 8),時間從第七日(禮拜六)改為基督復活的「七日的頭一日」(禮拜天,主日;啟1:10;約20:19;徒20:7;林前16:2;約20:1;徒2:1,2:14)。

8. 禁戒食物

安息日會還引用舊約對食物的禁忌,主張説凡吃了豬兔、蝦、蟹、蠔的人必遭滅亡。

但陳牧師指出上述説法非常荒唐,因為聖經只在「利未記」11、14兩章提到這誡命,在其它經文完全沒提到;此外,更重要的是教會的信仰是根據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後所啟示的新約為根基。

例如,保羅説:「凡摆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吃,不要問什麼。」(林前10:27)。「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西2:16)。

保羅也警告安息日會或其他要命令我們禁食東西的人説:「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為聖潔了。」(提前4:1-5)。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