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牧师:华人基督教会为何不热衷宣教?

从神领受巨大恩典的华人教会为何不热衷宣教?普世丰盛生命中心执行主任徐忠昌牧师近日撰文从世界观、教会观与人生观三方面分析华人教会对宣教冷淡的原因,盼彼此提醒与勉励。

在最新一期的《普世丰盛》通讯中,长期从事宣教事工的徐忠昌牧师对现今华人教会参与宣教现状感到忧心,期待华人教会燃起宣教热情,承接神在21世纪赐给华人信徒的福音使命。

从世界观而言

华人教会为何对宣教不大热衷?在徐忠昌牧师看来,其中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他对此用三个要点来加以解释说明。

首先,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只限于中国的范围内,以自我为中心。从"中国"的取名就知道,因此中国本身以外的都是"番",所以来到人家的土地,还叫当地人"老外"。

为此,徐牧师鼓励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基督徒,多融入当地的社会,开阔自己的世界观,并且,要多多回馈当地社会,从而改善当地人对华人的观感,让华人基督徒成为当地人的祝福。

其次,中国过去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从自家开始。但在欧洲,徐牧师看到华人商场的附近时常都很脏乱,因此,有些社区拒绝华商进去。但令他欣慰的是,华人在海外接触西方文化上的优点已改变很多。

再次,中国传统有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这使得华人很难去作跨文化的宣教工作。徐牧师以现今在欧洲的华人为例,面对任何关于华人的批评,他们都归咎于西方人对华人的「歧
视」,但其实是华人没有遵守当地的法律。

徐牧师认为,华人信徒若要跳脱这种心态,就要先坚固自己的信仰,除去心中的自卑感,以神选民的眼光,看世界为神掌权的国度,成为神尊贵的使者,祝福当地的百姓。

从教会观而言

除了世界观因素外,徐牧师又指出华人教会特有的教会观也影响了自己对宣教的热情。他说,华人多半都有"家庭式"的教会观,缺乏"宇宙性"的教会观,更没有"神国度"的观念。

因此,海外华人基督徒、教会很少与当地主流教会有互动的机会。在他看来,这除了是语言沟通的问题外,也有华人心态的问题。

为此,徐牧师建议华人教会从研读"以弗所书"入手塑造自己的普世教会观,再努力效法使徒的宣教足迹;另外,与西方教会建立伙伴关系也有助自身普世教会观的培养。

还有人说,"中国地广人多,自己都未传遍,何必谈对外宣教呢?"这是华人教会较为流行的传统观念。此外,海外华人教会对大陆的宣教非常热心,但对于近在眼前的异族裔未得之民却视若无睹。

在徐牧师看来,以上两个传统观念都值得检讨。因为圣经表明从本地到远方的宣教可以同时进行,而不是本地都做完才到远方去宣教。

还有一个误解是,华人基督徒常把宣教看作是白人的专利。但徐牧师认为,神今日也把宣教的使命给了华人教会,而很多福音未得之地对华人比较友好,他希望华人基督徒格外珍惜。

从人生观而言

华人固有的人生观也拖了华人教会参与宣教大业的后腿。徐牧师指出,华人不像西方人喜欢冒险,所以较欠缺冒险精神去作宣教。

另外在他看来,海外华人又勇敢却又胆怯;勇敢的是,不会当地的语言,就已做起生意来,甚至比手画脚都能赚到钱;胆怯的是,看到外国警察就害怕,因此往往用钱贿络警察,毕竟有钱好办事是华人放诸四海皆不变的道理。

"为何不用这样的冒险精神去作宣教,比手画脚也可以带人信主,更何况还有圣灵的同在。"他挑战说。

其次,徐牧师指出华人缺乏团队精神去作宣教事工工。充满商人的海外华人教会不容易牧养,因为个个都是老板,因此看待全职的传道人像"打工者",给他们很低的"工资",要求他们凭信心生活。

他援引一位社会名人所言:"华人像一盘鱼端出来,里面全是鱼头。",不但不容易牧养,甚至教会内部吵翻天,打架,分裂,教会间数成长但人数没有成长。

为此,徐牧师认为,海外华人教会除非先学会合一、尊重全职传道同工,让讲台传讲的信息被接纳,神在教会内被敬畏,否则宣教是缘木求鱼。

虽然华人教会参与普世宣教大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徐牧师相信圣灵用说不出的叹息为华人教会代祷。

最后,徐牧师祷告求神在二十一世纪不但赐给华人基督徒福音的使命,也赐下相称的恩典及能力,使华人信徒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呼声,将来在神的审判台前也可以坦然无惧。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大卫王朝》:大卫王的传奇即将登陆 Prime Video

    讲述圣经人物大卫从少年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君王的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将于 2 月 27 日通过亚马逊 Prime Video 全球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