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难民被抹黑 机构出版手册冀教会正视

香港难民被抹黑 机构出版手册冀教会正视
香港难民被抹黑 机构出版手册冀教会正视

香港社会人士对在港难民的认识,可能从主流媒体的报导,觉得他们都是"假难民"、"非法入境者"等,因而存在负面印象,但实际情况是如何?

基督教协进会的基督徒难民事工小组近月出版《难民牧养手册》2018年更新版,以让教会与信徒多关心本港难民与寻求庇护者的情况。

在港难民都是罪犯黑工?

据难民事工小组引述,截至本年2月在香港寻求庇护者约有13,000人,包括等候审核、正在提请上诉的个案和因其他原因而留下的人。当中大部分来南亚及东南亚,其余来自非洲、中东及世界不同地方。

有些难民住在新界偏远的寮屋及铁皮屋,生活环境恶劣,他们每月领取500元房屋津贴、1,200元的食物卡、200至300元交通津贴、300元日用品津贴等,不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

难民事工小组指,香港人对难民的认识少之又少,多数从报章杂志了解其情况,但主流媒体常以"罪犯"、"黑工"、"呃福利"等来形容他们,极少提及他们面对的困难,以偏概全实在不公允。

在港被囚禁 认识神戒酒

事实上,经服侍难民的机构接触的个案中,在港难民并非如媒体所指的,难民事工小组引述其中一位来港女难民的遭遇。

一位来自东非化名Eva的难民,在家乡买地兴建物业赚取收入维持生计,却被当地恶霸绑架强夺土地,由于遭受恐吓,她留下儿子逃离家园来港。

在港流离被迫到街头乞食,她指,"有一个中国人好像很愿意帮忙,但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便衣警察,我因非法入境而被捕,并在狱中渡过了一个月。"

可幸在狱中有一个职员告诉她,可以从联合国难民署申请庇护,认识基督教励行会难民服务中心及其他帮助庇护者的团体。Eva现时住在教会安排的地方,并参与教会的聚会认识神。

Eva表示:"我学会了宽恕,以前若有人冒犯我,我就会跟他说:我再不想认识你,我讨厌你。但自从去了九龙佑宁堂的难民团契,我看到神如何改变我,我们都需要互相帮助。以前,我会跟一些人外出喝酒来忘记烦恼,现在我学会相信神,把希望寄托予祂,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喝酒了。"

耶稣款待客旅作信徒榜样

难民事工小组又指,在《圣经》约翰福音,耶稣极致好客款待的行为,彰显神的儿子和世界救赎之主的身分。例如"耶稣在迦拿婚宴将水变美酒款待宾客"(2:1-11);"撒玛利亚妇人求水喝,耶稣向她提供活水"(4:4-42);耶稣行神迹喂饱5千人,为饥饿群众提供生命粮(6:1-14)

除了圣经的教导,在神学上亦有关怀难民的论说。难民事工小组引述英国伦理学家Luke Bretherton指出,"无论远或近的难民都是从上帝来的礼物、上帝的审判及上帝的应许。"因而难民是作为上主的"礼物"、"审判"、"应许"。

"难民作为上主的礼物"皆因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身位、尊严和权利去与其他人沟通和建立关系。

"难民作为上主的审判"是人类惯常排斥不同人士的习性提出质疑,但教会应以欢迎及包容来回应。

"难民作为上主的应许"则是把难民及寻求庇护者的生命带进神国的盼望中。

因此投身难民事工是充满挑战的事奉,难民与寻求庇护者都是上帝的儿女,不论其移民因由都需得到神的公义和赦免。

难民事工小组呼吁教会与信徒,学像耶稣服侍在"最小一个"身上,作为信心的行动、盼望的记号和一个去爱的时机。

《难民牧养手册》并列出香港服侍难民的机构,如基督教励行会的难民中心;葡萄藤教会难民及寻求庇护者事工;圣安德烈堂、香港佑宁堂、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突破汇动青年创办的"Global Youth Connect"等,皆提供庇荫、食物、教育、辅导等资源,有助大众多了解难民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