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大學社會學家的一項調查發現,經常一同參加教會崇拜的夫婦,比只偶爾返教會的夫婦的「幸福指數」更高。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學家最近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穩定地返教會的夫婦中,七成丈夫評價婚姻為「非常幸福」,但沒返教會的被訪者卻只有不足六成如此回答。
妻子一方的反應結果亦相若,反映返教會的夫婦都能感受到信仰對婚姻的祝福。
研究者社會學家維爾科斯(W. Bradford Wilcox)解釋,教會所保守的道德規範包括忠於伴侶、饒恕等能幫助夫婦們共同渡過婚姻的種種困難。此外,信仰亦讓人明白婚姻中的貧窮、疾病等,都能靠著上帝的力量渡過,減少婚姻的衝擊。
教內多本暢銷婚姻書的作者劉志雄可能幫助明白這個現象。他指出:「如果夫妻兩人都對著神,夫妻兩人愛神的心、跟神的關係越好,兩人間魂的連合越容易。……畫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寫著『神』,兩底角點寫著『丈夫、妻子』。三角形的意思就是,當兩個人與神更多親近的時候,兩個人間的距離就越來越小。」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