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羅馬的意大利華人神學院(簡稱「意神」)自2021年成立以來,經歷四年發展,雖然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但已逐步邁向正軌。院長梁家麟博士在接受林以諾牧師Youtube頻道訪問,分享意神的現況及計劃,以及華人在意大利的生存現狀等。
過去數十年,歐洲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地建立不少華人教會,由信徒自主帶領,同工多未受正規神學訓練。隨着社會變遷,傳統聚會模式已難滿足信徒需求,系統性聖經教導與專業牧養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意神在與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合作下於2011年成立,校園由羅馬一間三星級酒店改建,旨在培訓專職傳道人與宣教士,協助教會轉型並推動福音工作,實踐大使命。

梁家麟博士表示,神學院於2022年9月正式招生,至今年5月迎來了首屆七位畢業生,當中包括五男二女,年齡介乎24歲至五十多歲。約半學生來自意大利,其餘則來自馬爾他、烏克蘭及其他國家。首屆畢業生中,有一位來自烏克蘭的姊妹,因戰亂被迫撤離。梁博士表示:「上帝給她感動,此機會讀神學裝備自己,預備回去服侍。」
梁博士坦言,招生過程是一場信心的考驗:「最大的難處是神學院剛開辦,認識的人不多,因此學生帶著信心報讀。」他又指出,歐洲特別多來自温州背景的華人教會,南歐、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希臘等地多數教會缺乏牧者,亦增加呼召信徒獻身的難度。
在此特別情況,在這些國家訓練神的工人,讓他們回到沒牧者的教會成為牧者成了意神的特別使命。:「我希望畢業生或神學院的存在可以改變教會的生態,和事奉模式的觀念,這樣神學院才容易健康發展。」
梁博士也談到華人在意大利的生存現狀。歐洲華人教會目前約有70多間,規模由數十人至數百人不等,巴黎最大華人教會人數達800人。梁博士分析:「(要融入當地社會)語言是問題,他們大部份説普通話,歐洲大陸的華人下一代維持中國文化的意願和機會較北美和澳紐等高。」
對此現象,他解釋説,意大利華人失業率高是重要因素,「去年大學生失業率達29%,華人受到歧視情況更嚴重,因此大部份華人很少會成為專業人士,大部份『靠父幹』,回到父母的餐館、批發店、工廠或其他華人相關工作,此環境下進入主流世界很困難,因此他們會維持華語交流。」
此外文化亦是另一個主因,即使是當地出生的第三代意大利華人,亦因文化問題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梁博士指出:「歐洲歷史幾千年,每樣文化都根深蒂固,華人要融入極難,被歧視嚴重,因此亦會鼓勵下一代保留自己華人的文化和身份。」
談及神學院未來發展,梁博士強調硬件配套已逐步完善:「教學大樓、學生中心已預備好,老師及已婚學生宿舍亦將添置,主要是課程會增加,延伸課程已栽培更多信徒領袖及在職教會領袖。」他又提到,神學院每年需要50至60萬歐元經費(約600萬港元),盼望教會弟兄姊妹禱告及捐助,並表示需要打開教會關係網,讓學生有實習機會,「很多教會沒有牧者,難以實習。」因此他希望更多教會提供實習位置,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到亞洲教會實習。
本來計劃今年退休的梁博士,坦言尚未找到合適接班人,「我相信上帝會預備合適人才。」他希望能帶領神學院走上正軌,他預計隨著畢業生增加,未來一兩年間會有學生開荒。神學院亦會協助聯繫成熟教會,為畢業生提供支援,期望神學院能繼續訓練更多工人,祝福歐洲的華人教會。
延伸閲讀: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意大利華人神學院姊妹營:才德婦女男人不惜代價迎娶
意大利華人神學院培靈會 梁家麟促教會鞏固年青人屬靈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