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大使命是这个时代普世华人教会都迫切面对的重大考验,其中向穆斯林传福音是很值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国内的家庭教会,有负担的牧者和信徒就此话题议论纷纷,究竟往国外去、到国内西部地区做"回宣"、还是在自身的城市去关怀回族邻舍,才是最好的策略呢?
《基督时报》一篇对北京城市家庭教会的神学毕业生们在本月(9月)在宁夏银川的短宣之旅的报道,介绍了神学生们与当地的穆斯林群体亲自接触之后对"回宣"、对西部宣教的切身的感受及经验。神学生们呼吁中国教会更需要关注就在身边——中国西部这些穆斯林的同胞们。
华福中心七月推出"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服侍者代祷"之回族资料显示,回族人口有超过986万人。而根据认识回族的研究人员2009年的资料,回族约有2,000名基督徒,占该民族人口的0.02%。
根据2005年2月25日中国国务院的《中国的民族自治》,截至2003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3,500多座,教职人员5,100人。而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约有2万座清真寺。
《基督时报》报道指出,这次的银川短宣是北京一家庭教会的9位年轻神学生的"毕业之旅",他们在9月10日前后短短几天的宣教之行打开了一扇他们近距离接触穆斯林群体的窗户。同时,这也是他们的教会第一次派遣同工过去银川考察,所以重点并非在于传福音而在于真实查看当地的情况。一行9人抱著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心过去,分成三个小组,有的去了当地有名的清真寺、有的去了穆斯林经学院等等,在其中寻找穆斯林的同胞们一对一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之后还邀请对方一起吃饭,更加在生活中接触与了解。
到穆斯林经学院的三位弟兄姐妹分享说,当他们这样与对方交流的时候,对方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穆斯林经学院的一位阿訇说:"你们这个短宣小组是第一群跟我们交流后又敢回来,并且还一起跟我们吃饭的基督徒。"
原来,过去曾有不少国外的短宣队和基督徒来访,但他们都是带著辩论的态度,辩论完之后大家都不欢而散。这位阿訇的分享让短宣队员们感到:回宣,最重要的不是辩论,而是首先要走进他们、而且倾听他们。
短宣队员们真实地感受到当地禾场的巨大需要。宁夏共有3,000个清真寺,但基督教会却屈指可数,很多干渴的灵魂没有途径听到福音。比如省府银川大学里的基督徒团契却只有一个,根本无法牧养和满足当地数万名大学生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令他们吃惊的是,当地接待他们的一位牧师说,他们是这10年在当地服事遇到的第一家国内过去的短宣队。虽然有一些国外的短宣队到访过,但国内的他们算是他见过的第一家,因为很多国内的教会并没有关注到当地禾场的巨大需要。
当地接待的这位牧师从2001年开始在银川开拓教会,他特别提到一点: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令当地发展很多,银川当地在一直努力发展经济、其发展势头也很不错,但许多教会里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都是去选择去东部等一线城市,鲜有仍旧留在当地服事的,因此也造成了教会人员的不稳定、同工团队的很难建立。因此,虽然这位牧师的团队人数达到200多人,但宣教士却难以差派出一位,而北京同样规模的家庭教会则可以差派出3至5位宣教士,所以他也呼吁北京等一线城市中比较成熟的教会更多关注银川等西部城市的宣教和培训。
文章最后评论,也许这些神学生的分享让中国基督徒看到的并不仅仅是西部的需要,而且看到当地禾场的巨大潜力和在回宣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经济『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中国教会也当看到未来西部教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潜力和能力,也需要一场属灵方面的『西部大开发』,伴随著中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同时,会逐渐开始一场西部的属灵大复兴。"
神学生宁夏体验促中国教会再思西部回宣策略
李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