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出版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的前美國總統小布殊繼現身馬鞍峯教會接受華理克牧師訪談之後,上週再上福音事工愛家協會的電台節目,真情分享他的個人信仰經歷。
曾為一國之首、出身於保守派政治家家族的小布殊談到個人的基督信仰的時候,毫不忌諱地分享自己年少未信主時所經歷的掙扎和軟弱。他描述世界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是他信仰的啟蒙。當年,是他的父親老布殊邀請了葛培理牧師來到緬因州與全布殊家族見面。小布殊回憶起,年少的他在聽葛培理牧師解答信仰問題之前,喝了四杯啤酒和五杯紅酒,聽道時他是醉醺醺的。
「第二天,葛培理牧師和我一起在爸爸媽媽那美麗的園子中散步。我們開始談起宗教信仰。」小布殊上週在達拉斯接受愛家協會主席Jim Daly訪問時説,「明顯地,我正在尋找及渴望我的生命有些不一樣的東西。葛培理牧師送給我一本聖經,於是我就開始讀聖經了。」
「可是,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明白到宗教並不是一門自我增值課程。宗教是一種降服——通過向活著的神降服,讓這位神活在你的生命中。而且你改變自己去取悦神,而不是取悦你自己。」小布殊説。自從得著基督信仰之後,小布殊從1986年起至今都滴酒不沾,他特別向將信仰的種子種在他的生命中的葛培理牧師致謝。
兩年前卸任美國總統職務的小布殊,雖然已經遠離了鎂光燈,但他有時仍會向一些政客提供在信仰方面的意見。有一句他贈予所有政客的聖經金句,那就是馬太福音7章3節「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剌、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他表示一位政治家瞭解宗教真正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他常擔心那些口裡説「因為我很虔誠,所以我比你好」的人,因為基督教所教導的是「我並不比任何人好,我接受自己是一個罪人,以至於我接受基督來幫助我成長。」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訪談中,小布殊亦稍有提及到911事件、生命文化、公民價值、以及在白宮的家庭生活。其中他一再強調,一家人在白宮的生活相當愉快,並不如他的一對雙生女兒以前所想的那麼糟。
「白宮西翼是一個愉快的地方。」小布殊説,「雖然有創傷和壓力,但是我們還是很喜樂。我只能説這是禱告的力量。這是美國人民給予他們的總統和家庭的獨特的禮物——那就是禱告。」
當被問及他作為美國總統所留下的歷史遺產時,小布殊坦言這就是他八年任期內所做的所有決定,而這遺產如何則最終有待歷史來判讀。可是,他説,「我希望人們會記得我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敬畏神,並且是一個老實人。我可以自信地告訴所有聽眾和我這本書的讀者,我已經盡了全力,而且我沒有為了受到別人歡迎而放棄原則。」
小布殊上月初出版的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目前穩佔《紐約時報》最暢銷書籍排行榜第一位。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
-
香港書展基督教坊主題「文字陪伴」 打造「有温度的閲讀之旅」
第35屆香港書展7月16日正式揭幕。基督教出版聯會延續傳統,在書展設立「基督教坊」作為基督教特別展區。基督教坊每年都有特定主題,今年主題「文字陪伴」(Stand By Me),讓讀者體驗「温度閲讀之旅」。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