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節外孫王天聲牧師訪問北京缸瓦市堂

勸誡年輕人不要只是想著學習、賺錢,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宋尚節博士是對華人教會深具影響力的奮興佈道家與屬靈前輩。上週二(4月21日),宋尚節博士的外孫、加拿大温莎華人宣道會王天聲牧師利用回中國內地探親的機會短暫時間造訪北京缸瓦市堂,並在當晚的禱告見證會上分享了個人的信仰歷程。

王牧師分享説,他雖然出生在基督教家庭,但年輕時也曾像很多年輕人一樣追逐世間的名利和金錢、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時地與神摔跤,在神的管教和恩典當中搖摆徘徊。在經歷了眾多的坎坷和造就後認識到神的慈愛和大能,他終於決心悔改,追隨著先人的腳步,立志為主的福音獻身。

另外,缸瓦市堂文字組同工亦對王天聲牧師進行了短暫的採訪。當問到對於年輕人,尤其是中國當代的年輕人,有什麼指導和囑咐時。王牧師表示,他看到不少中國內地的年輕人常常會羨慕國外的生活,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努力讀書,但是人的價值觀中生命應該被看為最重要的。第二最重要是關係,跟家人的關係、跟神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他説,通常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是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以後上大學,找到好的工作,賺很多的錢,擁有更多,覺得這樣才有價值,但他認為真正的價值是擁有上帝的生命。就如主耶穌的教導:賺得了全世界,若是喪失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還有,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的價值觀應該更看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要因為一些世俗的事情而放棄了與家人的溝通,為了事業或學業而忽視了家人的感受,往往會得不償失,所以他認為中國的年輕人需要更注意家庭、婚姻等關係。

另外,王牧師亦牧養過不少從中國出去的年輕人,他們的靈命歷程如何,也是同工提出的一個問題。王牧師分享説,現在很多年輕的學生的條件好了很多,很多出國以後可以不用去打工,和當時他們那個時代有很多不同。當時他們即使是買東西都需要有人幫助,所以就會跟教會直接有密切的溝通。現在的年輕人很自信自己的能力,覺得憑自己的能力什麼都可以,不再需要上帝的幫助,對教會不是很感興趣,越來越不容易信仰了。他真心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出國以後,不要只想著去學習、打工,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他説,他感受到只有人到了自己的生命盡頭,謙卑下來才能感到自己的力量真的是太有限了。雖然靈命的歷程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很順利,但絕大多數人還是要等到謙卑下來後,才能得到神的拯救。

王天聲牧師1957年出生,在北京長大。1981年到美國留學,主修計算機。1982年7月信主,1999年蒙神的呼召,他放棄了工作,全時間事奉神,到賓州費城的西敏斯神學院和聖經神學院就讀神學。2002年神學碩士畢業後,在當地的一間中國教會牧會,2003年3月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在温莎華人宣道會負責國語事工。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