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现今一代担当重要一环。香港信爱慈善基金会筹备" 品格家庭微电影专辑计划",搜集了不同家庭的故事、锻炼孩子成长的经过等,以"好家人"、"好相处"、"好榜样"的题材,制作成10至15分钟的专题微电影,并于11月15日该会五周年成立庆典中发布。当日邀得该会永远荣誉顾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陈智思GBS太平绅士担任论坛嘉宾,并与该会创办人之一余德淳博士畅谈关家庭品格教育的话题。
发布会由培生学校学生的献唱揭开序幕。《桥》赞颂父母对子女付上无比的爱、循循善诱的教导;另一首《野地里的百合花》表达天父对幼苗的爱护、野地的花也看顾。以歌曲表达积极面对人生、对社区关怀的心声。
大会播放两套摄制完成的微电影《时间神秘失窃案》及《赢在起跑后》,发放品格家庭教育重要信息——相信有爱就有奇迹。父母与校方予以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育出自律、自信、自主的优良性格,发挥更大的才能。大会主持透露,《赢在起跑后》主角女孩为拍摄电影其中一幕的篮球成功射篮,得父母打气,持续练习两小时至完成,活出电影情节。
座谈会中,陈智思指出作为父母当然期望子女成才,但非以责骂、批评催谷的方式,而是要因材施教。他以自己成长的经历为例,他小学就读名校,成绩排行"倒数第一第二",升中派位不能升读原校。但到了另一所学校,成绩反而排行前位,班主任更选他做班长,但并非因成绩优良,而是因他个子高大,有力气帮忙搬擡。陈智思表示,父母师长若发掘出孩子优点,孩子便能好好发挥。
余德淳观察到,现时无论家长与孩子,抗逆能力似乎比上一代较低。陈智思则认为现今孩子多用网络工具,例如 facebook、whatsapp,将自己做到的放在网上,别人给他"赞"(like),他就觉得自己有用,没有收到就好像自己没有价值一样。这样就给了自己无形的压力。
余德淳认同每一个人都有用处,父母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比别人差,反而要让他看到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有了自信心,便会自发的跑下去,最终赢在终点线上。
培生学生辅导员徐瑛瑛姑娘辅导学生多年,发觉到其实家长比孩子的压力还要大,家长强加要求于孩子身上,曾有孩子紧张至发恶梦、扯脱头发、害怕一个人在家等。接受辅导后,家长与孩子增进了解,孩子的情绪得以缓和。因此鼓励家长带孩子看基金会制作的微电影,多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会后徐瑛瑛姑娘对本报透露子女一般只会向父母告诉能够做到的事情,恐怕被父母怪责,所以父母要与子女心灵靠近,孩子得到安全感,就会将心事、失落告诉父母,压力自然减轻,帮助孩子培育品格是漫长的道路,需要互相配合支持愿意承担才达致成功。
香港信爱慈善基金会由基督徒EQ专家余德淳博士、企业家胡剑江创办,目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培养品格,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付诸实行,成为一个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承担责任的人。" 品格家庭微电影专辑" 计划为其中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