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教育局評審認為中國歷史教科書描述香港的地理位罝寫法不恰當,因提出修改建議引發爭議,政府官員被指為推動愛國歷史觀而政治正確。
近年香港政府對社會約定俗成的詞語變我敏感。明光社項目主任歐陽家和在《燭光網絡》「政治正確的反氣旋」文章中指出,名字背後是政治和權力的一場角力,而基督徒必需持守真理。
他表示,所謂政治正確其實是帶著平權的概念,保護社會的弱勢人士,尤其是性別、性傾向、宗教、種族等,免受言語上的歧視。例如「聖誕快樂」要改為「歡渡佳節」、「男女」要改為「各位」,但如果以法迫使人改變就是政治正確,成為過猶不及的社會政策及制度。
歐陽家和指,研究社會運動的人士認為,改變一件事的命名,實際是改變其文化。例如「娼妓」改稱為「性工作者」,刪除了「妓」的含意,這就失去文字的道德批判。
另有,將「變性人」改為「跨性別」,只是令到社會大眾易於接受。亦有學者指,文字的改變其實是將文化和社會對某種事物的價值和定性企圖改變。
當社會籠罩在政治和權力論爭的氛圍中,歐陽家和認為基督徒要持守真理,無懼政治正確被指冒犯別人,説出認為合理的話,斷不能指鹿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