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發展 教區促政府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

北部都會區發展 教區促政府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
北部都會區發展 教區促政府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

政府於2021年公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去年11月進行公眾諮詢,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期望政府以關懷環境生態和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的角度設計濕地公園系統,先保育後發展,管理模式和康樂設施不應以牟利為目標。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計劃在香港北部重要濕地生境進行大範圍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提及建設多功能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1月17日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第二部公眾諮詢提出意見。

教區認為天主賜予人生命資源,包括土壤、水、空氣及一切生物。這些資源緊密相連,滋養萬物的生命,我們擁有管理天地萬物的責任。自然環境屬大眾的福祉,是整個人類共同繼承的產業,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所在。建議政府:「設計濕地公園系統時善用濕地的天然環境調節功能,採用自然為本的保育方法,以減少不必要的石屎化工程。」

保障濕地系統完整對於本港北部的濕地具有重要意義,濕地是本地雀鳥和候鳥的覓食和棲身之所。建議政府:「提出維持整全濕地保育系統的方案,並確保濕地的連貫性及生態功能上的零損失,防止濕地範圍碎片化。」同時,政府應優先保育現有的生態,並在確保魚塘的生態功能得到維持後才開展在北部都會區的大型發展工程。

以自然為本抵禦氣候變化在討論氣候調適策略時,建議政府:「以自然為本的方法取代水泥工程,如採用河道復育回復其自然之貌。」透過瞭解魚塘運作和關顧水產養殖工作者的過程,可以窺探香港的魚業的歷史發展及人文文化,感受到大地與社羣的連結及社羣的整體性。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期望政府以關懷環境生態和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的角度設計濕地公園系統,先保育後發展,而其管理模式和康樂設施不應以牟利為目標,而應該著重人與人和自然的關係,以打造一個可以創造新文化的空間。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