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評郭美江:屬靈經歷不可喧賓奪「主」

Kuo1.
郭美江牧師曾應黃牧師邀請到紐約分享信息。(圖:本報資料圖片)
靈恩派牧師郭美江從神獲鑽石之風波引起教界反思。前紐約華人基督教同工會主席黃思義牧師接受本報專訪籲客觀看待,他認為郭牧師的熱心應被肯定,但過於強調個人屬靈經歷的風格值得深刻反省。

黃牧師牧會多年,也有靈恩的體驗,過去曾邀郭牧師到他教會講道,因此願對她引發的爭議作出個人的回應,盼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教界更多的思考,也希望能對郭牧師本人作出較為中肯的評價。

網絡上瘋傳郭美江自稱撿到神賜給她鑽石的消息,對郭牧師的惡評、冷嘲熱諷滿天飛,也受到幾位教牧的口誅筆伐。黃牧師對此深表遺憾,他認為郭牧師身上有神的呼召、對主發熱心,應給她最起碼的尊重。

關於禱告得鑽石的屬靈經驗,黃牧師請郭牧師講道時也聽她講過,她甚至還在講台略提及此見證。黃牧師表示雖然他完全確信神是無所不能的,賜鑽石也絕非不可能,只是她傳講的方式有必要反省。

在黃牧師看來,即便從神得鑽石完全屬實,也不該喧賓奪「主」,如果這些屬靈經驗變成信息的焦點就不太造就人了。他還反問説,「強調這些(屬靈經歷)能把人真正帶到主面前嗎?」

黃牧師還説,個人的屬靈經歷是特殊的情況,並非一般性的真理。如果傳遞上帝話語的人過於強調屬靈經歷,不能引導聽道者把眼光放在絕對真理——耶穌身上,那就是未盡到本份。

黃牧師本人也有特別的屬靈經歷,但他明白「個人經歷不能淩駕於聖經」,所以不敢把屬靈體驗帶到講台上。因為從整本聖經來看,神沒有透過降鑽石、金粉等來向人彰顯祂的榮耀。

他還提醒滿有屬靈恩賜的人勿陷入屬靈的驕傲,在傳講話語上要謹慎,以免讓人覺得有這些恩賜的人比沒有的更屬靈,避免給魔鬼留下攻擊的破口。

對於郭牧師的特別屬靈經歷被論斷,黃牧師也感到遺憾,盼望郭牧師能自我反思。事實上,當年郭牧師在黃牧師教會提及類似撿鑽石的見證時,就引起一些弟兄姊妹對她服事方式的質疑,黃牧師也持保留態度。

另外,黃牧師也不完全排除因聽道者生命不成熟而導致誤解的因素。也就是説,可能有信徒分不清郭牧師講道內容中的主觀經歷與客觀真理,誤把她個人經歷當作客觀真理,從而產生偏差,被人誤解。

「總之,從我過去和郭牧師的互動來看,相信她是有神的託付,也看到她的信心很單純。但若要成為忠心傳講上帝話語的僕人,應在真理上站得穩,且有智慧,引導人把眼光注重在耶穌基督上,才能把人帶到神面前。」他説。

相關新聞
李清來談郭美江:相信鑽石乃神主動賜予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