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耶穌的女門徒》(Mary Magdalene, 另譯為:抹大拉的馬利亞)為荷里活基督教傳記片,由韋恩斯坦發行,魯妮·瑪拉、瓦昆·菲尼克斯主演,並於3月29日在香港上演。
《耶穌的女門徒》講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被七個鬼附的女人,在保守的社會成為家族的辱恥,而馬利亞在聽到耶穌的講道後決意擺脱當時制度的枷鎖,不惜離開守舊的家人,無視世俗對女性的冷眼,加入以耶穌為首的傳道行列,直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仍跟隨而至,更親眼見到耶穌受死、埋葬和復活,並且是第一個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人。
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的能力反差
據該片的劇情鋪排,由於故事主角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為突顯她在片中的形象,加強她是突破時代者的説服力,將她列入「宗徒中的宗徒」。
相對而言,耶穌的能力及門徒的睿智則被「降級」。從電影片斷中所示,耶穌被描繪為一個情感的依附者。當祂面對十字架苦路、耶路撒冷漸黑暗,則顯出成軟弱的人,夜訪馬利亞哭訴累至伏在她腳前睡下,而非聖經記載耶穌在禱告中尋求父上帝的面得能力。電影對於耶穌過多的臆測,反而無助人認識到耶穌的「聖潔」、與父的聯合,以及祂對門徒的愛。
至於抹大拉的馬利亞的能力則被強化,她在海邊為婦女們施浸、日後帶領羣雌成為一代福音戰士,並自言:「像一粒芥子,女人拿去園子不斷長大讓天上飛鳥在枝上。」
抹大拉的馬利亞視為「宗徒中的宗徒」
在電影中,十二門徒都是一羣密謀推翻羅馬帝國政權的起義者。事實上,鑑於當時代的政治背景,百姓情緒都趨向耶穌能帶領羣眾救國,但亦不等於所有門徒都是主張起義,按《聖經》所載,惟有出賣耶穌的猶大、奮鋭黨的西門等才懷有此期望。
但電影似乎一再重申,十二門徒是執迷不悟的抗暴者,唯獨抹大拉的馬利亞頭腦清醒,心靈最貼近耶穌。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空墳前看見復活的主後向門徒相告,卻被多番質疑。從她與門徒爭論天國的真義一幕顯示,門徒彼得只是一個堅持耶穌再來為他完成心中的天國、質疑她為何被耶穌揀選帶來這信息的頑固及嫉妒者。而片中的她卻能參透「天國不能透過衝突來建立,亦非透過對抗來毀滅,是透過關愛行善、寬恕來建立。」她的屬靈睿智凌駕門徒,致使她與門徒分道揚鑣,領導婦女為耶穌發聲。
但縱觀《聖經》,抹大拉的馬利亞只記載於幾個場景:生長在加利利提比哩亞海邊;身上曾住著七隻鬼;她被耶穌趕出七隻鬼後忠誠跟從祂;第一批婦女來到耶穌墳墓;耶穌先向她顯現,她轉告門徒。另一處記載在使徒行傳1章14節「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起禱告,抹大拉的馬利亞可能也在當中。
而抹大拉的馬利亞被列為「宗徒中的宗徒」,其實是有跡可尋。
梵蒂岡藉抹大拉的馬利亞關注婦女地位
電影末以字幕交代抹大拉的馬利亞於591年被視為妓女,這至今仍是一個誤解。2016年梵蒂岡承認她是第一個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人,是「宗徒中的宗徒」。
按羅馬禮儀年曆,7月22日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紀念日,但自2016年起,教宗方濟各貝頒佈法令,提升該日為慶日,與其他宗徒地位同等成為「宗徒中的宗徒」,目的是喚起公眾關注婦女在教會和社會的地位與角色。
諾斯底主義產物
另按 BBC攝製的節目《聖經解碼:抹大拉的馬利亞》講到她才是那個得到真傳的信徒。她完全明白耶穌的教義,更稱馬利有資格領導門徒因她心理成熟穩健。該節目乃根據兩部偽經資料製作:《抹大拉瑪利亞福音書》及《腓力福音書》。
《抹大拉瑪利亞福音書》於公元120年為諾斯底異端的信徒所寫,於1896年在開羅市集被德國學者發現,當中描述抹大拉瑪利亞在耶穌復活後,門徒看見耶穌顯現及被差派向全世界宣揚福音,恐懼被羅馬人殺掉。書中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站起來安撫眾人」,勸勉門徒「別沉溺在傷感和疑惑中……讓我們頌揚祂的偉大吧!」抹大拉的馬利亞遂成為初期教會重要領袖,甚至被稱為「宗徒中的宗徒」。
至於《腓力福音書》為第3世紀才寫成的偽經,於1945年在埃及南部拿哈瑪地發現。按該書第55b記載:「救主愛抹大拉的馬利亞,更甚於所有的門徒,祂常常與她親嘴。其餘的門徒對祂説:『禰為甚麼愛她過於愛我們所有人呢? 』 救主回答他們説:『為甚麼我不愛你們,像愛她一樣呢? 』」
根據《耶穌的女門徒》電影講述抹大拉的馬利亞的情節,與偽經所描述的似有同出一轍,不難令人懷疑電影取材於偽經的資料。
《達文西密碼》的影響
在《達文西密碼》一書中,稱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後來耶穌在釘十字架的時候,被亞利馬太的約瑟帶到法國,她與耶穌所生的子孫曾經做過法國皇帝。甚至聲稱,在「達文西最後晚餐」畫中,坐在耶穌身旁的竟不是約翰,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在電影中,有場面説到耶穌釘十字架前與門徒一起守聖餐,抹大拉的馬利亞坐在其中一起吃聖餅,從鏡頭所看到的情景、門徒的坐姿與《達文西密碼》的最後晚餐畫中相似,這不難令人質疑該電影想表達的信息,亦受到《達文西密碼》一書的思想所誤導。
隨著《達文西密碼》一書出版後,自由派學者開始熱衷找「歷史上」的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加上女權運動的掀起,當中的女權分子引用抹大拉的馬利亞的故事,以説明耶穌根本反對男性在教會中為主要帶領,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名氣因而逐步提升。
縱觀以上各種分析,電影《耶穌的女門徒》疑受偽經、女權運動、坊間的謬傳等影響,未能給予觀眾反映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真實面。
然而,撇除電影是否忠於《聖經》,該電影的確刻畫出一個勇敢獻身使命的女門徒的形象,為主走上獻身福音的先驅。觀眾亦可從初期教會在諾斯底主義思想著成的偽經,側看抹大拉的馬利亞「為人鮮知」的另一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