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赴梵蒂岡參加對華政策會議的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呼籲梵蒂岡在熱烈推動與中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之同時,宜採取更堅定和清晰的立場。
根據香港各大傳媒報道,陳日君已經在27日早上返港。他在26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指出, 教廷必須就過去多年的經驗檢討目前的狀況,並改變它的策略。現在是教宗在所有中梵關係的問題上建立更「強硬」的態度的時候。
「教廷一向採取妥協的態度,這是有效果及有需要的,但已產生壞的影響。如內地愛國教會對神學院的課程及對教士的教育有諸多限制,甚至阻止數個神學院邀請海外的教授。」他解釋説。
他後來補充,也许有人不喜歡「強硬路線」這個説法,但可以説「更清楚的路線」。
有關在羅馬舉行的對華政策會議的情況,陳日君拒絕透露太多詳細的情況。他只説,教宗本篤十六世並沒有參加會議,但是他本人一直有寫信給教宗發表他的意見。他表示信中其中一點是告訴教宗,中國的信徒期待他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陳日君是教宗的中國政策顧問,也是教廷跟中共溝通的中間人。陳日君一方面支持教廷跟北京建交,同時又堅決反對教廷向中共妥協,而是要求中共必須放寬宗教自由,讓大陸人民有信仰宗教的權利。
陳日君更相信,中國政府的高層官員或者比內地愛國教會更加贊成中梵建交,因爲能夠提升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形象。
北京在1951年與梵蒂岡斷交。天主教愛國會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國內有大約四百萬天主教徒。據梵蒂岡估計,在中國國內的地下教會信眾有一千萬人。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