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法國增多 巴黎華人教會見復興

隨著移民政策的放開,從中國大陸到法國求學或工作的華人日益增多,其中不少人在這片土地上尋找教會以求一份認同感,巴黎的華人教會也由此日漸興旺起來。

據《路透社》報導,巴黎的國家人口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在1994年至2004年期間,從中國到法國的移民升幅達五倍之多。另外,據基督教華僑佈道會估計,大約有40萬中國人居住在法國,其中90%在巴黎,正是這些新移民促使巴黎的華人教會不斷增長。

目前,巴黎市有將近30個華人教會,幾乎全都是新教教會。雖然法國曾經把天主教定為國教,但僑居此地而信教的華人卻是信奉新教。

巴黎某福音派教會的一名姓李的同工告訴《路透社》説:「有很多從中國大陸來的學生因為語言的障礙而感到孤獨,他們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也有很多人過來教會想試一下能否接受宗教信仰到他們的生活中。」這位同工自上個世紀60年代就從台灣來到法國。他估計,法國大約至少有2,500名華人基督徒,而每所華人教會大約有100名會友。

另外,更多是來法國尋找機會謀生的中國人,也在教會裏面找到了安慰。一名10年前來到法國、在飯店任職侍應的婦女説:「當你最終讓耶穌進入你的心時,你將會發現祂帶給你人生最大的安慰。」

事實上,法國悠久的天主教傳統和根基早已經被世俗主義所侵蝕。有數據説,雖然法國大約有四分之三的人是已受洗的天主教徒,但是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參加彌撒。但是,法國的華人教會卻顯示了與眾不同的發展活力。一些華人教會分享説,每週都有新人前來參加聚會,很多年青人也被吸引參加一些青年活動。

很多巴黎的新移民主要是來自中國東部的港口城市温州,因此不少由温州人組成的教會就漸漸出現了。其中人數最多的要數在巴黎美麗城的「温州教會」,這裡用温州話講道和做禮拜,方便那些既不懂法語、也難以聽懂普通話的温州籍華人。從歷史上來看,基督教新教傳入中國時,首先進入了一些港口城市,故此如從温州來的基督徒往往都是從祖父那代起就信奉新教,耳濡目染,自己也成為信徒,並且帶著傳教的心在把商店開到全世界的同時,亦在當地植堂紮根。

其他一些華人教會則採用法語與普通話,比如於巴黎7區裏爾街的基督教堂共有300多人,分法語和普通話兩個組。法語組的主要是年輕人,大部分是在這裡出生的,家裡有基督教信仰的傳統;普通話組的都是成年人,有自創會以來就在這裡的老人,也有剛剛踏入這個門檻的年輕人。

據法國的《歐洲時報》報導,巴黎的華人教會禮拜的程式一般是默禱、唱讚美詩、牧師禱告、經文釋義、聖、歡迎新朋友並彼此祝福,然後在讚美詩和祝禱中結束。在一般的崇拜程式後,一般還有一小段時間供大家互相交流。

華人教會除了組織信徒做禮拜以外,還有很多社會活動,像組織中文班、法語班、藝術班等。比如位於巴黎13區的「中華聖母堂」,就舉辦了十幾個活動班級。他們還承辦過華社中文學校的中文朗誦演講比賽,為弘揚中華文化出一份力。除此之外,他們還組織音樂會、教友聚會以及各種以聖經為主題的活動小組。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

  •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賽落下帷幕,這場彙聚聯盟頂尖球員的年度盛會不僅讓球迷大飽眼福,也成為一位昔日傳奇球員重新與NBA連結的契機。前NBA球員林書豪分享了自己久違踏入NBA球館的感受,坦言這是他自2019年總決賽後,首次回到這一舞台,滿懷感恩地回顧自己的籃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