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猶太民族亡國後遺症:集體創傷神觀轉變

崇基網課 古猶太民族亡國後遺:集體創傷神觀轉變
崇基網課 古猶太民族亡國後遺:集體創傷神觀轉變

古代猶太人被外族入侵國破家亡,流放異鄉引發多重身分危機,崇基學院神學院王珏教授在網上課程分析「流放」對侵略者具社會功能,卻使流散者做成集體創傷,甚至影響民族的神觀。

侵略者利用「流放」鞏固社會

王珏解釋流放是「個人或羣體無論自願或否被迫離開一個身分認同的地方,在另一個地方定居」,流放不單身體遷移,更加是心理狀況,涉及內心掙扎、歸屬感、鄉愁等的情緒波動。

放逐是一種古代帝國管治社會、懲罰人民的手段,巴比倫放逐猶太人為精英、工匠和專才,幫助帝國擴充領土,所以農民反而不會被放逐。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記載,新巴比倫時期(公元前609至539年),猶大王約雅斤半亂之後,部分猶大領袖和工匠被擄到去巴比倫。

國破家亡集體的創傷

王珏從大英博物館館藏分析,在古代被擄者往往受到不人道的對待,公元前約700年猶大被俘虜遭亞述士兵刺穿、剝皮;19世紀義大利畫家弗朗西斯科·哈耶茲(Francesco Hayez)的《耶路撒冷聖殿被毀》描繪公元70年耶路撒冷第二聖殿被毀慘況,有人從高處墮下、婦女被人蹂躪、屍倒街上、基路伯飛走喻表上帝離棄子民。

由此可見,國破家亡是一種集體的創傷,現代學者發展出的創傷理論:在戰爭、大屠殺被擄或被迫遷到陌生環境中,遭受各種傷害會產生「創傷後壓力後羣症」,症狀包括抑鬱、焦慮、妄想、失語、自殺念頭。古代猶大亡國,耶路撒冷聖殿被毀,流散者或許也遇上這類的壓力。

流放引發多重身分危機

對於猶大國流散人民在巴比倫的生活,有三個歷史看法:1. 生活如常,沒有被帝國束縛;2. 生活艱苦,被奴役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聖經對帝國政策有相關的描述;3. 生活沒有想像中糟糕,有些流放者的後裔還能在帝國組織當高位。

不論如何,流放導致經驗與認知失調,國破家亡被擄的經驗會引發多重身分的危機包括社會、政治、文化,例如失去家園和親朋戚友、文化被同化、宗教危機,民族的神靈被打敗,令人對信仰失去盼望。

王珏指出,流散者經歷的災難與痛苦無法克服,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零碎的影像令到受害者重新經歷這份創傷,他們會失語無法表達這種經歷;感情麻木;缺乏情感的反應;失去了信念質疑上帝、世界和別人。

聖經哀歌屬創傷文學的一種類別,耶利米書提到耶路撒冷居民在廢墟中,以片段式的方法描述國破家亡,受害者覺得無辜,質問和不滿上帝;詩篇137篇流露出猶太人對耶路撒冷聖殿毀滅,感到絕望和憤怒。

終末論:從猶太民族流放經驗發展出來

因此,流放成為猶太民族自我意識的結點,並從結點看律法和先知書時帶出幾類信息:1. 過去成為文化記憶,被重新想像和賦予意義;2. 被擄前的傳統是從被擄後的角度重新解讀,以用作追索解釋先祖的故事和君主時期的文化與記憶。因此流放是以色列自身敍述和對未來想像的起因,流放只是效果。

猶太民族自我意識的結點也發展出神學概念,例如「獨一神觀」;「普世主義」耶和華從地方的神明變成普世性的神;「命運逆轉」猶太人對復國、重拾領土、帝國壓迫者最終受到懲罰的思想,發展出《天啟文學》、《終末論》,這都從猶太民族流放的經驗發展出來。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推出「2022網上課程體驗」,王珏教授講解的主題為「流放:一個希伯來文學的結點」,1月28日上載於YouTube平台。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