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管教」—基督徒做事前要「過三關」

環球聖經公會主辦李寶珠「哥林多前書講座」報導
2009 三月 19日, 星期四 20:11

在上周五晚環球聖經公會主辦的「愛的管教—哥林多前書」講座裡,中華神學院院長李寶珠牧師與大家一起思想了信徒彼此相待應有的原則,其中一個是教會在一些生活習慣上出現不同的意見,以致不能同心時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李牧師給大家的意見是「愛心永遠凌駕知識之上」的原則。

哥林多教會裡出現了「應否應祭過偶像的肉」的問題。李牧師講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古代人不常吃肉,但人祭祀時獻過的肉則會在巿場賣。人們未信主前在街上買拜祭過的肉,這個沒有問題,但信主後仍吃祭過偶像的肉嗎﹖剛信主的人可能會有點介意,但信主久了可能會認為沒有問題。」

為了這個問題,教會內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因此不能同心。引用到今天教會裡有很多基督徒爭論「可做」與「不可做」的生活習慣問題,在這些灰色地帶裡,李牧師建議了三個原則。

一是「凡事為別人著想,不要只顧自己感受」。有人問「為什麼不能光憑良心去做一些事,而要有諸多制肘﹖」對此李牧師的答案是:「因為愛心永遠凌駕知識之上」。保羅說「知識令人自高自大」,所指的是「屬靈的知識」。有人認為「因為真理必叫人得自由, 所以我有這等知識,別干預我的自由」,但李牧師說,只有愛心才能造就和建立他人,要記著「愛心比知識來得重要」的原則。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二是「基督徒不能絆倒別人」。李牧師以家長與孩子為喻,家長雖然有足夠的成熟度去收看某些節目,但是卻會因為孩子而關掉電視,以免孩子看到不該看的。以此為例,基督徒應成為別人的「踏腳石」,讓別人的生活被建立,而不應成為別人的「絆腳石」。

第三是「不應用盡自己的權威」。保羅舉了兩個例證以說明這點,一是他自身的見證。身為使徒,保羅原可以以福音養生,但因為哥林多人有錢但吝嗇的緣故,他沒有接受哥林多教會的奉獻,為著他們的緣故不用盡權柄接受他們的供養。此外保羅又說「對著什麼人就作什麼人」,為著福音的緣故放下身段,屈身放下權柄事奉福音對象。第二例證是以色列人的例子。以色列人的特別蒙神保守,歷史中滿是奇蹟,但貪戀惡事時神不喜悅。李院長教導說:「我們要以歷史作為鑑戒。基督徒要很謹慎,情願放下自己權利。那作基督徒常為人而活不是很慘嗎﹖我們不是為人而活,而是為主而活,這樣主自會報答,讓我們有屬靈的喜樂和滿足感,即使少吃也不覺得是缺少。」

李牧師總結說基督徒行事要「過三關」,問自己:第一,做這事是否對我有利﹖吸毒、濫藥,享受了一刻,但花盡錢財換來心靈受傷,不能說對自己有利。第二,做這事是否能建立他人生命﹖兩個同性成年人閉門做的事是否能建立人呢﹖第三,做這事是否榮耀神﹖

她笑說要記著「I am OK, he is OK, is He OK?」(對我來說可以,對他人來說可以,對神來說是否可以呢﹖)「兒子乖巧時父母有面子,但兒子做不好時父母面目無光。神會否因我們所做的事而面上有光彩呢﹖」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