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教會《尼西亞信經》將譜聖詩 會眾唱頌提升認信 大公教會三大信經之一《尼西亞信經》含豐富神學意義,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向宗派、教會、神學院、機構發出邀請,為《尼西亞信經》合一中譯本創作聖詩供會眾唱頌,進一步提升認信。
蔡春曦牧師:恩師巴刻博士與我 巴刻博士 (Dr. J. I. Packer) 是我於維真學院的恩師,他教導我系統神學。除集體上課之外,我有一科個人研究是跟他學習的,那一次學習的經歷實在銘記於心。我所研究的題目是「唯獨聖經」。
2018年熱門新聞回顧:中國海外教會歷風雨 2018年不論在國內或海外教會經歷不少風雨,有令人懷緬的屬靈巨人安息主裡,有教會及牧者受政權打壓仍以信心為主爭戰,亦有牧者與信徒走出街頭投下手中一票捍衛婚姻家庭核心價值等。在將迎來新的一年之際,讓我們重溫本報曾報導的熱門新聞十則。
不要剝洋蔥皮:《以賽亞書》53章到底說什麼? 一些基督徒很害怕這種「文化污染」,他們試圖恢復「純正」的基督教信仰。然而,如果我們要從基督教中刪除其他文化元素,那麼這可能就像剝洋蔥皮一樣,到最後什麼也沒有!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五):牢牢在黨的領導下的「宗教關係」與「宗教工作法治化」 在這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講話將「宗教關係」重新界定為:「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國內不同宗教、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關係。」這個廣大了的定義,反映出習近平對宗教問題的重視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重申「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值得留意的是,他將之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大框架之內。不論是「中國化」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悉為習近平時代的新論述,反映出習管治宗教的理念。就宗教關係的角度而言,其中涉及了黨國與宗教的關係,即中共如何建構其宗教理論,對宗教的本質及其在社會的角色作判斷,由此構成宗教工作背後的指導思想。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三):地方工作經驗之三 除了江蘇、廣東、寧夏外,最後一個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發言的省區代表,是河北省。該省的特點是「以人為本,服務保障」。在〈地方宗教工作的8字訣──保護、管理、引導、服務〉一文,1對河北省的介紹,主要是針對河北省對宗教教職人員的建設工作。質言之,「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愛國宗教團體的宗教界代表人士。河北省在這方面的工作,有何特色?反映出今後宗教工作值得注意的甚麼重點?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二):地方工作經驗之二 寧夏的經驗是「積極引導,發揮作用」。 眾所周知,寧夏的特色是「多民族、多宗教」。據文中指出,「現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5008座,宗教教職人員10431人。信教群眾多,大型宗教活動多,決定了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不過,有趣的是,寧夏被表揚的,卻又不完全跟其民族宗教有密切關係。文中高度評價寧夏的,是「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始終堅持中國化這一根本方向,引導各宗教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途徑、新載體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一):地方工作經驗之一 新華網報導4月22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許多將焦點放在習大大的講話,關於其講話內容,我容後再作評論。但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公安部、河北省、江蘇省、廣東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負責同志作會議發言」這句。為何是這兩部及四省區負責同志發言?關於教育及公安兩部,有機會再談。現先談這四個地方的宗教工作經驗。
邢福增教授:強拆十字架與當前中國的合法性危機 浙江省經過兩年多以來強勢推展的強拆十字架運動,期間受到省內基督教及天主教界人士以各種方式表達異議,甚至部份人士更進行維權抗爭,令政教雙方的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與低谷。同時,事件更罕有地引起國際及境外媒體及教會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甚至部份鮮有批評中國政府人士也表達憂慮,並以各種人脈關係向北京反映問題的嚴重性。然而,不論體制內的反映與陳述,還是體制外的反對與抗爭,最終也無法叫停強拆運動。
余創豪:《以賽亞書》53章告訴我們什麼?公我贏,字你輸 基督徒一直認為,以賽亞書第53章是預言一個受苦的彌賽亞,但猶太人卻不接受這個解釋。頗有影響力的教父俄利根(Origen)在主後248年指出,在他那個時代,猶太人的共識是,以賽亞書第53章所說的「受苦忠僕」是指整個猶太人民,而不是一個人。
區應毓:一個人滑跌的痕跡 —— 從大衛生平看遠志明事件 「遠志明事件」引起各界多方的反響,對海內外的基督徒沖擊頗大。評論的焦點往往在於是非黑白論、細節糾纏論、道德操守論、個人恩怨論、政治陰謀論、機構利益論或宗教成功主義等方面。我們處理此事件猶如觀看娛樂影視界影星歌星的私生活般,又如閱讀政客名人的醜聞般;好像這些事情與我們無關,亦不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般。
余創豪:「眾星要從天上墜落」——耶穌沒有科學知識嗎? 美國無神論作家約翰‧洛夫特斯原本是一位傳道人,但後來他決定放棄基督教信仰。在《基督教錯覺》這本書的其中一章,他批評耶穌在《馬可福音》第十三章第二十四至二十五節所說是不科學的。
余創豪:福音派真的「反科學」嗎 ——可以拋開成見嗎﹖ 如果我告訴你:「你才有偏見,我完全客觀和開明。」那麼你應該知道我對你有偏見。的確,沒有一個人是絕無成見的,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有偏見,而是在乎我們可以怎樣對付自己的成見!
陳若愚牧師復活節信息: 耶穌是主! (西 1: 15-23) 如果你問一位初信的人: 「耶穌是誰? 與你有何關係? 」, 他大多會告訴你,耶穌是他的「救主」Saviour, 但你若再問他: 「耶穌是你的『主』Lord 嗎? 」他也許不知道如何回答你。
余創豪:統計數據能證明「基督教帶來更壞的社會」嗎? 美國學者格雷戈里保羅(Gregory Paul)經常對宗教口誅筆伐,他寫道:「 不像科學跟隨證據和分析,其本質是反神話的;但宗教很不一樣,它只是基於固有的教條和意見。」
余創豪:耶穌監視人的「思想犯罪」嗎? 美國著名懷疑論者邁克爾‧舍默(Michael Shermer)聲稱,基督教不能成為人類文明的道德基礎,因為舊約聖經有許多殘酷的規則,而新約亦沒有任何好轉,在某種意義上,它甚至比舊約更糟糕。
余創豪:盲人談顏色—新無神論者攻擊基督徒的非理性 在題目為《達爾文的危險思想》一書中,丹尼特反對以神的啟示而不是使用理性來作為知識的來源,他寫道:「理性能夠幫助你,你是否真的想放棄理性呢?……一個外科醫生告訴你,他聽從心中微弱聲音的指引,而不顧他的醫療訓練,你願意由他來為你做手術嗎?」
余創豪:基督教神學是「赤裸的皇帝」? 有些人抱怨說,新無神論作者沒有仔細地研讀基督教神學,但他們卻對基督教提出非常苛刻的批評。針對這投訴,無神論者生物學家邁爾斯(PZ Myers)反駁如果有人指出皇帝是赤裸裸的,你並不需要研究皇帝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