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歷史解密:教徒當僱傭兵抗突厥 中世紀十字軍東征被視為借宗教名義發動戰爭和掠奪,不過有英國歷史學家出書平反這說法,認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揮軍進逼,君士坦丁堡反擊,並且揭露西方教徒當僱傭兵抗敵。
日本婦女為何集體赴韓配婚?從安倍遇刺說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7月8日在奈良街頭為自民黨候選人拉票遇刺身亡,揭露其黨議員與韓國統一教會關係密切,統一教會則以集體結婚聞名,誘使日本女性赴韓接受配婚,進行「特殊使命」。
【梁永泰院長】俄烏戰爭與世界未來格局:信仰的反思 編註:俄羅斯向烏克蘭開戰進入第14天,雙方軍人死傷逾千,200萬難民逃離烏克蘭,兩國領袖三論談判無果。俄烏之戰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型國際戰爭,究竟對世界未來格局有何衝擊?教會、基督徒發起祈禱會為兩地人民求平安之餘,有何深省?
2022年主再來? 前千禧年派學者稱無懼世界末日 七年前基督教及穆斯林界預言2022年主再來,自稱是前千禧年派的神學學者早前發表文章分析啟示錄20章描述基督的千年統治,表示不再堅持對千禧年的看法,原因是深信現在與未來耶穌都掌權。
猶太人過住棚節 野外住帳篷默想生死 每年9月是猶太人重要的月分,隨著新年過後住棚節展開(9月20-27日),猶太家庭住在用帳篷搭建的臨時小屋,以紀念祖先出埃及在曠野流徙40年,最終上帝領子民進入迦南的應許。
大公教會《尼西亞信經》將譜聖詩 會眾唱頌提升認信 大公教會三大信經之一《尼西亞信經》含豐富神學意義,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向宗派、教會、神學院、機構發出邀請,為《尼西亞信經》合一中譯本創作聖詩供會眾唱頌,進一步提升認信。
蔡春曦牧師:恩師巴刻博士與我 巴刻博士 (Dr. J. I. Packer) 是我於維真學院的恩師,他教導我系統神學。除集體上課之外,我有一科個人研究是跟他學習的,那一次學習的經歷實在銘記於心。我所研究的題目是「唯獨聖經」。
2018年熱門新聞回顧:中國海外教會歷風雨 2018年不論在國內或海外教會經歷不少風雨,有令人懷緬的屬靈巨人安息主裡,有教會及牧者受政權打壓仍以信心為主爭戰,亦有牧者與信徒走出街頭投下手中一票捍衛婚姻家庭核心價值等。在將迎來新的一年之際,讓我們重溫本報曾報導的熱門新聞十則。
不要剝洋蔥皮:《以賽亞書》53章到底說什麼? 一些基督徒很害怕這種「文化污染」,他們試圖恢復「純正」的基督教信仰。然而,如果我們要從基督教中刪除其他文化元素,那麼這可能就像剝洋蔥皮一樣,到最後什麼也沒有!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五):牢牢在黨的領導下的「宗教關係」與「宗教工作法治化」 在這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講話將「宗教關係」重新界定為:「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國內不同宗教、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關係。」這個廣大了的定義,反映出習近平對宗教問題的重視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重申「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值得留意的是,他將之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大框架之內。不論是「中國化」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悉為習近平時代的新論述,反映出習管治宗教的理念。就宗教關係的角度而言,其中涉及了黨國與宗教的關係,即中共如何建構其宗教理論,對宗教的本質及其在社會的角色作判斷,由此構成宗教工作背後的指導思想。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三):地方工作經驗之三 除了江蘇、廣東、寧夏外,最後一個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發言的省區代表,是河北省。該省的特點是「以人為本,服務保障」。在〈地方宗教工作的8字訣──保護、管理、引導、服務〉一文,1對河北省的介紹,主要是針對河北省對宗教教職人員的建設工作。質言之,「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愛國宗教團體的宗教界代表人士。河北省在這方面的工作,有何特色?反映出今後宗教工作值得注意的甚麼重點?
香港中大神學院邢福增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二):地方工作經驗之二 寧夏的經驗是「積極引導,發揮作用」。 眾所周知,寧夏的特色是「多民族、多宗教」。據文中指出,「現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5008座,宗教教職人員10431人。信教群眾多,大型宗教活動多,決定了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不過,有趣的是,寧夏被表揚的,卻又不完全跟其民族宗教有密切關係。文中高度評價寧夏的,是「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始終堅持中國化這一根本方向,引導各宗教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途徑、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