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爭議: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歷史衝突 聖城耶路撒冷,被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東正教會視為最神聖的地方,耶穌在那裡度過最後一周,在耶路撒冷,有一條被稱為「苦路」的路徑,是耶穌背著十字架走過的地方,聖墓教堂則是耶穌被埋葬並從死裡復活的地方。然而,耶路撒冷也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導致長期的爭議和衝突。
本周基督教史: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最後戰役 基督教史當年今日,本周是阿斯卡隆戰役(Battle of Ascalon)的周年紀念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士兵在這場戰役中成功擊敗一支試圖奪回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軍隊。
化學家顛覆聖經動物觀:挪亞派烏鴉尋找陸地 著名有機化學家堀内昭出版新書《聖書の動物よもやま話 》(暫譯:聖經動物故事),從中了解當時居住在古近東地區的人,如何看待這些動物,同時顛覆聖經傳統所說,如挪亞派去尋找陸地的鳥並非鴿子,而是烏鴉。
洛桑全球分析:基督教南移亞洲強化教會領導 《洛桑全球分析》(Lausanne Global Analysis))發表報告,基督教人口從北半球轉移南半球,然而亞洲地區福音傳播受阻,無神論者快速增長;非洲則多元佈道基督徒人數增長,建議南北半球教會共享專業知識、人文關懷、領導發展等。
性文化改革瓦解倫理? 明光社評同運議程 同性戀運動席捲全球,明光社刊登文章分析性文化改革核心在於任何性傾向是天生道德正確;此外提及香港及台灣的同運狀況,並引述教宗方濟各的看法:「同性戀不是違法行為,但卻是罪」。
十字軍東征歷史解密:教徒當僱傭兵抗突厥 中世紀十字軍東征被視為借宗教名義發動戰爭和掠奪,不過有英國歷史學家出書平反這說法,認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揮軍進逼,君士坦丁堡反擊,並且揭露西方教徒當僱傭兵抗敵。
日本婦女為何集體赴韓配婚?從安倍遇刺說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7月8日在奈良街頭為自民黨候選人拉票遇刺身亡,揭露其黨議員與韓國統一教會關係密切,統一教會則以集體結婚聞名,誘使日本女性赴韓接受配婚,進行「特殊使命」。
【梁永泰院長】俄烏戰爭與世界未來格局:信仰的反思 編註:俄羅斯向烏克蘭開戰進入第14天,雙方軍人死傷逾千,200萬難民逃離烏克蘭,兩國領袖三論談判無果。俄烏之戰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型國際戰爭,究竟對世界未來格局有何衝擊?教會、基督徒發起祈禱會為兩地人民求平安之餘,有何深省?
2022年主再來? 前千禧年派學者稱無懼世界末日 七年前基督教及穆斯林界預言2022年主再來,自稱是前千禧年派的神學學者早前發表文章分析啟示錄20章描述基督的千年統治,表示不再堅持對千禧年的看法,原因是深信現在與未來耶穌都掌權。
猶太人過住棚節 野外住帳篷默想生死 每年9月是猶太人重要的月分,隨著新年過後住棚節展開(9月20-27日),猶太家庭住在用帳篷搭建的臨時小屋,以紀念祖先出埃及在曠野流徙40年,最終上帝領子民進入迦南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