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督使團(OMF)美國西北分部25日於灣區紅木城舉行一年一度的宣教年會。短短三小時的聚會,集中介紹了分佈於中國及東南亞各地的少數民族,旨在挑旺信徒對40/10窗口眾多未得之民的福音負擔,並傳承中國宣教之父戴德生牧師之精神。
聚會先以OMF最新推出的紀錄片《突破——富能仁與傈僳族人的故事》Breakthrough: The Story of James O Fraser and the Lisu People揭開序幕。富能仁出生於英國的富裕家庭,家人都是循道會的虔誠信徒。年輕時期,他已經非常欣賞內地會不募捐、自立傳教的信心,大學畢業之後就毅然加入了內地會。1909年,他首次踏足中國雲南省西部邊境口岸的城市,開始向當地漢人傳教,但是皈依基督者寥寥無幾,於是他將傳教重點轉向此前不為人知的傈僳族。他努力學習傈僳族的語言,成為了史上首位將聖經和讚美詩用傈僳語傳達的人。畢竟數千年來傈僳族從來未聽過有關耶穌基督拯救的故事,他們大多沈迷在民間迷信的傳統,甚至是邪靈的活動中,成為了富能仁在傳教時遇到的最大挑戰。幾年之後,只有三個家庭皈依基督教。
富能仁特別重視禱告,面對重重挫折,往往是數小時以至數日的禱告使他重新得力。他更召集遠在英國家鄉的家人、朋友和同工們組成龐大的禱告團,為傈僳族人代求。富能仁的另一個特點是,他一直實行以本地人為中心的宣教模式,經常作傈僳族信徒的培訓,並讓傈僳族信徒自費購買書籍、建造教堂和供養傳道人。這些做法使本土教會在宣教士被迫離開中國之後仍能強而有力地站立起來,也成為了中國西南其他少數民族以及其他國家教會拓展的典範。先由一位先鋒打開了歷史,再由其他宣教士打穩基礎,到1990年代,中國傈僳族中基督徒竟佔90%。不但如此,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更被中國政府承認為傈僳語的正式書寫系統。
Like Us on Facebook
富能仁撇棄英國家鄉舒適的生活,遠道而來到落後的中國山區,向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民族傳福音,摆上了一生。這份在基督裏的毫無懼怕的愛,贏得了差不多整個傈僳族。全場近100位與會者都是來自灣區的華人教會,有中年的第一代華人,也有年輕一輩慣用英文的第二代華人。36分鐘的紀錄片帶給他們很大的激勵,全場都熱心投入小組討論和祈禱。
OMF國際總主任馮浩鎏醫生通過紀錄片挑戰宣教年會的與會者,指出全球有超過400個不同種族,其中大部份都是從來未聽過福音的未得之民。他為到富能仁的犧牲、他的生命獻上感恩,並祈禱祈求神興起更多有犧牲精神的人以及成熟的教會去東南亞地區傳福音。
接下來有三選一的工作坊環節,與會者有機會發掘在柬埔寨、中國等宣教工場的需要,OMF亦有介紹在灣區的BridgeAsia義工計畫,使一般信徒能夠在最接近的地方體驗一下與宣教有關的工作。
聚會的最後一個環節是一對宣教士夫婦的分享見證。這對夫婦剛從中國西南部回來述職,即向與會者介紹及彙報當地的情況。他們傳福音的對象是一群名為布依(Bouyei)的少數民族,350萬的布依人主要居住在貴州省風景優美的半熱帶森林地區,少數居住在雲南省和四川省。布依人一直遵守自己習俗、節日和傳統,以保持獨特的族群身份。布依人將自己看作是傣族,而不是漢族,他們的語言(布依壯語)是傣語的一個分支。布依人信奉多種宗教的複雜混合體,包括佛教、道教、萬物有靈教、薩滿教(Shamanism)、祖先崇拜和神秘主義。1800年代早期,天主教和基督教宣教士首次在布依人中間宣教,但不久之後,他們轉而為漢人宣教,因此並沒有組成過任何教會的痕跡。布依人缺少公路、教育和醫療服務,雖有水泵,卻無法將足夠的飲用水送到村莊中,這都妨礙了他們的經濟發展。
兩位宣教士表示,幾千年來布依人一直習慣於信奉各種各樣人手所造的「神」,他們沒有聽過有關耶穌基督救贖和拯救的故事,所以只要他們聽到福音就是最重要的。不但如此,山上的布依人今日仍對外來的人普遍存有戒心,比較難得到他們的信任,甚至有布依人接觸過宣教士之後被公安找麻煩。最後,兩位宣教士呼籲信徒為布依人的傳福音工作代禱:
1) 祈求神的國度臨到布依人中間,並斷開所有邪靈的能力
2) 祈求神興起一個專門為布依人祈禱的全球禱告團隊
3) 祈求目前在布依人中間以簡單敬拜為主的小型教會能夠不斷地複製,直到以聖經教導為中心的本土化教會運動建立起來
4) 祈求神保守在布依人中間工作的宣教士,並興起更多工人去收割已熟的莊稼
5) 祈求神堅固那些活在家庭的壓力和政府的迫害下的布依族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