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管教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之久。作為基督徒父母,如何應用聖經所教導的原則來養育孩子,以至他們能夠成為愛主、身心靈健康,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呢?踏遍北美、歐洲、台灣、中國各地華人教會及團契主領婚姻家庭、教養子女、個人成長等專題講座,並著書逾120本的李順長牧師,月初來到生命河基金會的假日生活廣場,與灣區的華人家長分享相關的學問。
兩個女兒都已出閣並擁有美好婚姻和個人事業的李牧師,講座開始即指出詩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來勉勵為人父母的會眾說,「我們一生所能達到最高的成就,就是要把兒女教養成為有健康的人格、有美好的靈性、有生活的技能,並有美好的人際關係的人。」他謙虛地表示,在教養兩個女兒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課,其中他希望分享八項聖經所教導的原則並以個人實際經驗為例,幫助大家成為成的父母。
Like Us on Facebook
一、父母的肯定
傳統亞洲人父母多傾向否定與批評孩子做得不完美的地方,卻絕少去肯定和鼓勵他們。李牧師特別針對這一點來提出聖經的教訓。引用羅15:7的經文「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李牧師指出,父母應當用言語和行動來表達對兒女的接納和肯定,給他們安全感。肯定的語言帶給兒女自信,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健康的自我形象,相反一味否定只會令他們感到懼怕和自卑。正面的、健康的自我形象會產生自尊、自我行為的約束,從而讓他們的潛能可充分地開發。特別是對於兒女的優點,父母應常常表達欣賞,並且給他們適當的期许,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以至開發潛能。
李牧師特別提醒父母用言語來祝福兒女的重要性。看創世紀49章,雅各臨終前給他的十二個兒子,後來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祝福,基督徒父母必須要效法這樣的屬靈的傳統。雅各祝福猶大說「你是一個小獅子,杖和圭不可以離開你」,這是王權的象徵,耶穌基督也誕生在猶大支派,可見從父母口中所出對兒女的祝福是何等重要,兒女們的自我形象是從父母的語言和行動來的。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衛。大衛出生卑微,本來只是在鄉下的牧童,後來他是怎麼能夠成為王的呢?李牧師說,這是因為撒母耳先知在大衛十七八歲的時候就給他膏油祝福,預言說他將來會成為以色列的王。從那一天他受祝福之後,他的思想和行動就慢慢蛻變為一位君王一樣。當非利士人挑戰以色列民的時候,沒有人敢與巨人歌利亞對打,只有被受膏為王的大衛卻有非凡的自信,深信自己能夠打贏。大衛的故事正正說明了,言語上的祝福能夠帶給一個人健康的自我形象、自尊、自信,以至於開發自我潛能,這些都有緊密的關係。
李牧師勸告父母要用正面的言語來祝福兒女,即使教訓兒女的時候,也絕對不能從負面的用詞出發。比如,與其說「你怎麼這麼懶惰」,應該說「你努力些可以做得更好」;與其說「你怎麼那麼會搗蛋 」,應該說「你的聰明可以用在適當的地方」;不要說「你怎麼那麼笨」,要說「找到了訣竅你會進步」;不要說「你真是自私」,要說「你可以試著為別人著想」等等。
「你要用正面的語言,正面語氣,去產生正面的圖像。講得久以後,這就會沉澱在他的潛意識中。如果他認為那是真的,或者會發揮他的潛能,讓他成為有用的人。如果你罵他,他認為是真的,變成在他的潛意識中,以至他放棄了自己,你後悔都來不及。所以你要為他描繪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李牧師語重深長地分享教養的智慧。
有兩位千金的李牧師也分享了一些個人經驗,表示他常常用正面的語言來幫助兩個女兒建立自信和自尊。李牧師從女兒幾歲的時候就告訴她們說「妳們真是長得漂亮」,講了十幾年之後,果然她們就長得很漂亮,走路總是抬頭挺胸,不達到她們標準的男孩子,絕對不會隨便交往做男女朋友。兩個女兒因為有自信和自尊,潔身自愛,所以最後也找到了理想的配偶。
二、平衡:健康、美麗、活力的源頭
李牧師指出,宇宙中的萬物眾生之所以有健康、活力和美麗,是因為它是建造在平衡的力量上。比如說,地球和太陽中間的軌道不能太遠和不能太近,太遠的話,地球的水都會結冰,動物的身體不可能有新陳代謝,可是太近的話,所有水通通會蒸發。同樣的道理,一個家庭中也需要有平衡的力量來幫助兒女健康成長,一方面要有嚴父,一方面要有慈母。
李牧師說,第一是有關期许和接納的平衡。父母要表達對兒女的適當的期许,使他們發揮潛能,期许可以說是「前途的預言家」。他舉例說,如果你告訴兒子爸爸媽媽很笨,所以他也很笨,每天背一個英文單詞已經很了不起了,結果他每天真的只能背一個。但如果你告訴他爸爸媽媽是很聰明的,他就更加聰明,一天背二十個英文單詞沒有問題的,於是他就能背二十個。同時,遇到兒女不能達到期许,他可能會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力量,這時父母要對他無條件的接納,保證他的安全感。
第二是有關保護和探索的平衡。父母要保證兒女的安全,但同時給他有探索權,培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他將來獨立做好準備。比如,2歲之前的孩子不可能玩刀子,但1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廚房幫忙媽媽切菜。父母要掌握平衡,時下很多父母傾向過分保護孩子,將來變成「扶不起的阿斗」,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第三是有關刺激和靜思的平衡。對人類大腦發展有研究的李牧師說,嬰孩期的孩子需要有適當的光學和聽覺的刺激,有助大腦的反應和發育,否則孩子到了小學的時候很大的機會會遇到學習障礙。可是,嬰孩的刺激也不能過多,否則會變成過動兒,所以還是要給他安靜自我思考的環境。
李牧師勸諭家長們,要學習掌握那微妙的分界線。從新聞報導、個人經驗中,李牧師都見過不少因為父母缺乏平衡而造成的悲劇,不但貽害了兒女的一生,有的甚至賠上了性命。李牧師分享說,對自己的兩個女兒,自小就訓練她們有相當程度的獨立性,讓她們負擔自己當負的責任。可是,每天李牧師也有一個習慣,早晚必定抱女兒一次,為了讓她們知道雖然她們有缺點,但仍然是上帝所愛的,使她們有安全感。
三、適當犧牲,謀求兒女最大的益處
雖然猶太民族的人口很少,但是他們都在很多社會中都掌控了商業、媒體、法律、政治這些最重要的行業;而在近年來慢慢追上腳步的是中華民族。李牧師剖析了促使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較為容易成的四個特點。第一、重視家庭的價值;第二,注重教育;第三,注重家庭成員之間的共榮共存。在猶太人或華人家庭中,很多父母和弟兄姊妹都願意為家人犧牲,為了他們能夠接受很好的教育。第四,信仰真神,以至他們能夠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李牧師坦言,華人父母有別於大部分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的父母,後者一般到了孩子十八歲之後,就要孩子獨立賺錢讀書和養活自己,於是很多人在這種生活壓力下,久久無法完成學業。李牧師講了一點自己的故事,說他的父親只不過是台南的一個農夫,當年是他的父親願意為他犧牲,出錢送他到台大唸書,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也學習這種美好的榜樣,供養兩個女兒完成學業為止。李牧師在紐約又遇過一位當廚師的中國人,他自己本身沒有合法的身份,十幾年來咬緊牙關撫養兒子上大學,兒子現在是一位醫生了,這種一代翻身的奇蹟常常在華人當中發生。
李牧師也有一些客觀數據來說明這種屬於亞裔的美好特質。事實上,有數據顯示美國亞裔學生都有傑出的成就。史大杜教授的研究發現,亞裔學生比起白人學生的智商高出2-3%,這個比例不算很高,但是在專業的領域裏面,包括醫學、工學和法學上面的表現,日裔比白人高出10%,華裔更比白人高出了20%。另有調查一萬多個高中生後發現,亞裔學生比起白人多花40%的時間學習課業,而《情緒智商》一書的作者Daniel Goleman是這樣解釋的:亞裔文化鼓勵孩子們上進,發展成動機、熱誠、堅持、努力等情感智慧。李牧師鼓勵父母,要盡力為兒女犧牲,激發他們上進努力的動機,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成為成有用的人。
四、培養兒女認真工作的精神(Meaningful Work)
李牧師表示,要培養兒女認真工作的精神,就要先從父母自己所做的工作開始,讓兒女經歷到這個是meaningful work。Meaningful Work有三個條件:1)一定要很努力才可以得到適當的報酬;2)完成那個工作需要相當程度的創意;3)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引發個人的動機、態度和熱情。
李牧師舉出實例來說明培養兒女認真工作的精神的重要性。1970年代,有一個猶太的律師名字叫Joe Flom,他的父母在二戰的時候從荷蘭移民到了美國,在紐約開了車衣廠來謀生。他的父母很努力地工作,最後把他送到法律學院唸書。畢業之後,他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為當時律師事務所都是白人開的,他不是白人就沒有人際脈絡去拿到案件。於是,他只能去做其他律師事務所不做的公司糾紛、公司吞併等最卑微的工作。沒想到在十年後的1980年代,美國流行起公司互相吞併,忽然他就成為了全美最厲害的處理公司合併的專家。結果,他開始了自己的法律事務所,在美國以至全世界各地專門辦理公司合併事宜,成為了非常成的人。李牧師指出,這都是因為他從小看到父母做的是meaningful work,非常認真地工作來送他去讀書,他很感激父母,所以他在任何情況也很用上進。
李牧師另外還講了「珠江三角洲米農的奇蹟」來鼓勵亞裔父母,指出父母認真工作對下一代的心理影響。這個例子可以在Malcolm Gladwell 所著的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書中找到。在全世界數學比賽中,東亞地區如南韓、日本、台灣、中國、香港的數學成績是全世界最高的2%,相反很多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的卻是在最低的26%。有人嘗試研究亞洲學生數學成績優異的原因,歸納發現這些國家都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熏陶,學習了中國種米的方法。種米的工作要求大量投入時間和勞力,在一塊田上,每年父母都要花3,000個小時的耕種才可以有收穫,這種就是Meaningful Work。在粗耕的國家,人們傾向放任孩子;但是在精耕的地區,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因為兒女知道父母的努力,所以他們也非常認真用讀書。據說,MIT頂尖的學生都是珠江三角洲米農的後代,研究發現他們留在圖書館學習的時間比其他任何人都長。
李牧師接著介紹了幫助兒女在專業領域上達到頂尖水準的一個秘訣——投資一萬小時。美國首富之一、微軟創辦人比爾.盖茨放棄了在哈佛大學的教育,研發出劃時代的電腦程序,其實在此之前,盖茨在高中時期已經投資了一萬小時的時間去學習程序,才能有這種卓越的成就。另外也有研究發現,若一個人從五歲開始學小提琴,一流的小提琴家到了20歲的時候,已經練了一萬小時的小提琴,而二流的小提琴家只是練習了7,500小時。這可見無論是任何一門專業,要達到頂尖的程度,並沒有其他的捷徑,唯有不斷的鍛煉和投資達到至少一萬小時。比起要負擔起生育、照顧家庭等天職的姊妹們來說,弟兄更加要專心一致地在自己的專業上投資一萬小時,為長遠的事業打好基礎。李牧師勸勉為人父母的,要好好教導兒女「一萬小時」的秘訣,從小學、初中至高中一直引導他們在不同階段接受適當的培養和鍛煉,保證他們日後有很好的機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