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堅持——汶川地震志願者真實見證》國內出版獲基督徒推介

2011 一月 4日, 星期二 13:48

中國基督徒作家「阿信」採訪所著的《有一種愛叫堅持——汶川地震志願者真實見證》去年於國內正式出版。成都「以諾阅讀」的彭強及台灣救助協會主任、廈門心理諮詢公司成都分公司經理的曾紀平先生皆給予支持及推介。

《有一種愛叫堅持——汶川地震志願者真實見證》這本書共收錄了十篇文章,分為上下兩部分,都是講「愛」。上篇《廢墟上的綠蔭》記錄部分參與512地震救災與災後重建志願者的見證與心路歷程。下篇《扎根中國鄉村教育的志願者》的兩篇文章,介紹了近年來在中國窮鄉僻壤為鄉村教育無私無我奉獻的志願服務人員的心 聲與願望。MSN中國的MSN圖書頻道現提供電子版全文阅讀。

2008年被稱為中國的NGO元年。這一年,隨著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參與,许多草根志願者湧現,新的志願者機構興起,媒體不斷呼籲,清華大學的NGO研究所也進行各種調查和相關研討,國內大型基金支持的NGO孵化器在各地對草根NGO進行專業培訓。

成都「以諾阅讀」的負責人彭強弟兄評論說:「據我所知,阿信這本書是國內出版的第二本講述新興的草根NGO故事的書。第一本是幾年前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由梁泉兄編輯整理的《從三千元開始:讓我們努力做大事》。」

「阿信這本書的出版,更有時代性的意義,一方面這次寫到的全是國內的人物,另一方面大多數篇章 發生的背景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的地震災區。」

Like Us on Facebook

  

彭強接著表示:「通過阿信這本書,我期望帶來的不只是感動,我們每年都在感動,但我們到底建構了些什麼?我也期望不只是讓我們學習榜樣,许多的榜樣不斷湧現,但和人性的敗壞程度相比,除了讓我們唏噓之外,還能給我們什麼盼望。我期望的是帶來理性的思考,讓我們知道我們這個時代在發生些什麼,在我們這個土 地上在發生些什麼,我們當如何建構,使公民社會的基礎更加穩固。」

本書也得到台灣救助協會主任、廈門心理諮詢公司成都分公司經理的曾紀平弟兄的推薦。曾先生在921台灣地震及512四川地震後都親身到災區長期參與賑災,他介紹此書上篇說:「這些志願者在災區不同的地方服務,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像一粒麥子埋在土裏,希望長出许多子粒來。他們的付出可以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

而下篇則是「讓我們高興地看到晏陽初當年為發展中國農村教育的偉大實踐今日有人追隨;當年英國傳教士、教育家柏格理為貴州苗族興辦教育的犧牲奉獻精神,也有人受其感召不避艱苦,堅守在那裏支教。這些志願者都放棄在城市的優越生活都將生命扎根在鄉村,為中華民族下一代奉獻自己。」

有人說2008年是中國志願服務元年,也有人說 512地震讓中國的志願服務向前推進了十年。曾紀平先生表示,「無論那種說法,都表明了一件事,就是志願服務、志願者成了中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家都在探討和研究:中國的志願服務還面臨哪些問題?怎樣使志願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更為積極的影響?」

曾紀平繼續指出深層面的困難:「有志願者感歎,在中國做公益比做生意還難!很多做公益慈善服務的人士都深有體會,中國在經濟發展中有傲人而亮眼的成績,但 在 NGO組織及志願服務的領域明顯的還不成熟,還有待努力和改進。」

「但即使在這種環境下,本書介紹的志願者仍然不顧其周遭環境的困難,秉持堅定的信念,不懼別人的眼光,仍然對自己所從事的服務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看到自己小小的付出卻給那些需要的人帶來極大的盼望,他們就願意無願無悔的奉獻自己。」

曾先生最後表示,相信「中國建造『和諧社會』,就是要社會上每一個人能彼此相愛。」他說,「災區重建工作總會結束,百姓生活會慢慢恢復正常,甚至有一天會比地震前更好。但人和人之間若不 能相互扶持友愛,即使物質生活改善豐富了,心靈卻依然貧乏,富有的人奢華享受,貧困的人嗷嗷待哺,也不能算是實現了『和諧社會』。看到本書中這些志願者在自己物質生活匱乏的時候,仍然掛念窮困人們的需要,即使只剩下幾元錢可以過日子了,仍然憑著信心給出去。令人敬佩,更值得我們效法。」

阅讀《有一種愛叫堅持——汶川地震志願者真實見證》全書,可到MSN中國的MSN圖書頻道: http://msn.qidian.com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