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自由日 關注新興媒體工具之利弊

2011 五月 2日, 星期一 18:15

5月3日是聯合國所定的「世界新聞自由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追憶在從事報導過程中遇害的記者、編輯和其他新聞從業人員,並呼籲所有國家尊重《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所倡導的言論自由的權利,努力使媒體成為揭露醜行、追求正義、維護公眾信任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潘基文在聲明中表示,在人們面臨歧視和被邊緣化之時,媒體可以讓人們聽到他們的聲音,共同了解他們的境遇。在全球面臨多種急需應對的挑戰的時代,通過媒體自由地交流信息和思想可以將人民和國家聯繫起來,形成網絡,追求共同的事業。

潘基文說,在全球迎來《溫得和克宣言》發表20週年、暨第20個世界新聞自由日之際,正值北非和中東各國人民積極為爭取民主權利和自由,互聯網及社會媒體在此過程中大力發揮了作用,推動社會的變革。

今年紀念日的主題是「新疆界,新障礙」(21st Century Media: New Frontiers, New Barriers),這一主題凸現了深刻變化的全球媒體格局。手機等新的媒體和工具繼續賦予人們更大的力量,豐富了新聞採集手段,讓一度基本上處於隱秘狀態的政府和工商界的運作情況昭然於世。然而,在出現這些好處的同時,原先的挑戰依然存在,例如仍有人利用媒體散播仇恨和煽動暴力行為。另外,還存在著各國設置的無可否認的新障礙,包括網絡監控、數碼騷擾和互聯網檢查制度。保護新聞工作者委員會稱,2010年至少有6位主要在線工作的記者被殺害。2008年,被監禁的在線記者首次超過了傳統媒體記者。

Like Us on Facebook

潘基文強調指出,在追憶那些不幸殉職的記者、編輯和其他新聞從業人員之時,人們應努力追求正義,以此來緬懷他們。因為在此類兇殺事件之後經常發生有罪不罰現象,這表明官方對保護記者問題普遍漠不關心,毫無顧忌地輕視記者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令人十分不安。還有许多記者僅僅是因為做了自己本該做的工作而身陷囹圄。

潘基文敦促各國遵守《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的宣告,確保人人有權「尋求、接受和傳遞各種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論國界」,重申對民主、發展和和平這一根本原則的承諾,並同時承諾彌合數碼鴻溝,讓所有的人都受益於並利用新的媒體和通訊技術。

獨立調研機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昨天公佈了2011年新聞自由報告。在將近200個被評估的國家和地區中,有68個屬於自由,65個部分自由,63個不自由。中國仍然是新聞自由度最低的國家之一,與朝鮮、古巴、緬甸、伊朗等國排在新聞最不自由國家的行列。

「自由之家」每年依「法治」、「政治」和「經濟」三大領域,為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評定新聞自由度。在0至100的範圍內,評分越低代表自由度越高;0至30為「(新聞)自由」,31至60為「部分自由」,61以上為「不自由」。中國在全球196個國家中排在第184位,香港排名第70位,台灣排名第48位。

新聞自由度最低的國家,依序朝鮮(97)、土庫曼(96)、緬甸(94)、利比亞(94)、烏茲別克(94)、白俄羅斯為(93)、古巴(92)、伊朗(91) 、中國(85)、老撾(85)等。

總結過去一年的狀況,「自由之家」認為有三大負面趨勢值得擔憂:一是政府借發照與管理機制箝制媒體;二是極權政府更加嚴格管控新媒體,包括衛星電視、網路和手機。此外,各地有越來越多針對媒體的暴力行為,而官方的置之不理,常常迫使記者自我審查或是逃亡。

潘基文介紹,世界新聞自由日源於非洲的記者。在柏林牆倒塌和東歐對媒體的限制崩潰之後,非洲記者努力追求在非洲大陸取得類似的進步,並與教科文組織一道於1991年5月3日在納米比亞舉辦研討會,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倡導媒體自由和獨立的《溫得和克宣言》,進而促使聯合國大會在兩年後宣佈確立這一紀念日。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