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院不合時宜?梁家麟回應:「守常」更能應萬變

2011 五月 18日, 星期三 9:19

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近月撰文反駁有人稱神學教育不合時宜的說法,並表示「守常」的教導才最能幫助傳道人「應變」。

神學是否真的不合時宜、又未能適切時代的需要嗎?梁院長承認,教育本質是將人類長年累月的知識整理、傳遞,其適時度不能與時下媒體相比;而神學教育由於有神的啟示的元素,並且是一門歷史的宗教,其保守性不言而喻。

他指出神學傳遞的是「一次過交付聖徒的真道」,而教會亦需思考此真道與現世的關連,但「適切性決不能以犧牲真理的完整性來交換,『守常』永遠優先於 『應變』,應變不足,最多落個聽者寥寥的局面;守常出了問題,則再多追隨者的群體也不過是個異教或異端罷了。」

現時針對實用而開辦的一些課程,如為籌辦青少年活動指點迷津,又或是醫病趕鬼等科目。梁院長表示雖然這些活動看似更實用,但是他強調對傳統神學教育課程充滿信心,並認為「守常的課程才最能幫助傳道人應變」。

他再解釋時指出,社會轉變急劇無常,越流行的東西壽命越短暫,因此傳道人若只習得一門技藝實在也無法適應時代劇變;而神學教育不單為現實的教會服務,也是為建立理想的教會而努力,他說:「上帝總在現實以外,既成為對現實的批判,亦召喚我們摆脫現實的羈絆,好盼望末世的到臨。」

Like Us on Facebook

香港建道神學院最近院訊「院長的話」中提及、由中華福神學院出版的《神學院沒教的事奉要項》一書,引起了梁院長上述的一番言論。據他所引述,書中作者、美國達拉斯神學院院長麥福士(Aubrey Malphurs)特別批評神學院沒有幫助學生建立異象,反之指出組織異象的六個關鍵性要素包括要明確、具挑戰性、要能夠達成及必須達成等等。

然而梁院長質疑這些論點「連一個直接支持的聖經根據也沒有,完全是作者個人的常識推論」,並指此是「名副其實的常識神學」。作者歸納聖經所說的異象是「有別於人的旨意的上帝的旨意」,並且「不保證個人成,卻保證上帝的計劃得以實現」。他又表示慶幸即使某些說法有實踐效用,但過去神學院沒有學生去建立只看重偉大圖景、邁向成的「異象觀」。

最後他提到被問及作為神學院的院長,若被問及國際政治、社會變化、潮流文化等問題如何給予答案時,他回應說,自己從來不扮演問題解答者的角色,亦不因自己未能回答某個課題而羞。他亦不相信宏大的問題能簡單地給予一個總體的答案,並且他相信教會能給予人的答案是真正的福音。

牧者回應:神學院不是百貨公司

對於「神學院教育能否適切社會需要」的問題,有來自浸信會陳牧師認為本地的神學以學院派為主,現實上某些科目對牧會及做特別前線的福音工作未必完全適切,但所提供的訓練都是基本而且必須的。至於實用性方面的訓練則可能在傳道人畢業後會「各自搵食」,透過坊間的課程補足神學院的不足,充實自己。

但反之而言,坊間提供的實用課程是否可能缺乏神學的支持,或難以與神學基礎接軌呢﹖他強調在接受坊間的實用課程時不能照單全收,而要與所得的神學訓練作整合、反省。

作為牧會多年的牧者,他認為神學院最缺乏的是有關處理靈界問題的裝備。「一般神學院缺乏對靈界的處理的教導,但到現場事奉時若遇到這些問題怎辦?」他表示當處理生命問題到深入層次時,靈界問題如邪靈等不能避諱不談,當作沒有遇見。

他強調:「神學院不是百貨公司,而且有其限制」。他承認神學生及教會對神學院有一定的期望及迷思,但他表示神學院本身有宗派、師資、課程及修讀時間等限制,並且神學院提供的課程亦受宗派、領導層、教授等取向所限等,要在短短四年的課程中全部滿足用家的期望是「妙想天開」。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