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播道神學院院長、羅省華人播道會主任許道良牧師日前在洛杉磯正道福音神學院把自己幾十年牧會經驗的結晶向神學師生傾囊相授。他強調,優秀的牧者要「內外雙修」,方能承擔帶領教會迎接挑戰、不斷前進的重任。
許道良牧師援引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概念「內聖外王」來形象説明「內外雙修」的意義。他表示,「內聖」指的是牧者的內在的靈命素質,包括敬虔、品格、道德操守、信心、愛心及忠心等;而「外王」包括了牧者的神學及其它領域的知識以及事奉的技巧與方法等。
「內聖」是「1」,「外王」是「0」
「內聖」與「外王」孰輕孰重?牧者應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許牧師打了比方,倘若把牧者的素質比喻成一串數字,那麼「內聖」就是「1」,「外王」就是「0」。
有了這個「1」(內聖),後面的「0」(外王)越多,數字才越大,牧者的素質才愈高;否則,再多的「0」(外王)相加亦毫無意義。
「換言之,建立內聖的基礎,外王的東西是用不上的、使不上勁的;同理,外王的技巧、知識若不是建立在內聖的基礎上,對教會的用處是不大的。」他語重心長地表示。
「內聖」與「外王」應平衡
許牧師表示,衡量牧者素質的標準關鍵要看他的「內聖」與「外王」是否平衡。從聖經來看,神更看重祂僕人「內聖」的質量,但這並非貶低「外王」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牧者要注重「內聖」與「外王」雙修。
他拿大衞王舉例表明神往往揀選「內聖」與「外王」雙全的人來當祂的僕人。聖經描述大衞時,不僅提及他用手中的「奇妙」來引導羣羊,又講述他亦按著心中的「純正」來事奉神。
不僅如此,許牧師還指出在新約使徒保羅的書信中,保羅亦透過《提摩太前書》勉勵信徒要注重「內聖」與「外王」培養。所以,現今時代的牧者不僅要關心自身「外王」的學習,同時更要不斷追求「內聖」的進深。
「內聖」的操練乃一生的課
説到「內聖」與「外王」雙修的原則,許牧師説,牧者可以透過神學院的學習積累「外王」的質素,但「內聖」卻很難藉著神學院的深造得到明顯提升。
「與『外王』不同,『內聖』的操練是永無止境、需一生之久,是我們長時間在聖靈的引導和提醒下慢慢培養出來的。」他説。
許牧師又舉大衞的例子,「正如大衞王的『內聖』素質亦不是與生俱來的,亦不是在温室裏培養出來的,而是在他人生的風浪當中、曠野中、被敵人追殺的過程中慢慢操練出來的。」
「因此,今天傳道人『內聖』的操練亦靠著在充滿挑戰的事奉中與神相交的過程完成的。這中間免不了受神的提醒、責備甚至管教,但那些卻有助於我們『內聖』的進深。」他説。
許牧師最後提醒大家説,「外王」的事奉是建立在「內聖」的基礎上,牧者唯有建立穩固、深厚的「內聖」根基,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戰勝事奉上遭遇的複雜、多變的內外挑戰。
-
韓國年輕世代對婚姻生育話題感負面 感「幸福」僅9.3%
在本週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韓國年輕一代越來越將「婚姻」和「生育」與「恐懼」、「焦慮」等掛鈎,只有9.3%表達幸福。
-
別迷信「同居」能測試關係!研究證實離婚率更高
近年來,婚前同居逐漸成為不少社會上的普遍現象,許多人認為這是測試雙方是否適合婚姻的「必要階段」。然而,美國「家庭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 IFS)一項研究可能會衝擊對許多人對同居的美好想像。
-
調查﹕只有11%美國人相信「三位一體」教義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美國基督徒拒絕接受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位一體」的教義,引發美國人正逐漸脱離「上帝的真理與生命法則」的影響的擔憂。
-
緬甸地震 敞開的門、施達基金發佈緊急代禱消息
緬甸上週五(28日)中午接連發生兩次強震,首輪為黎克特製7.7級,震央位於緬甸西北實皆省首府實皆市附近,地震波及鄰近多國。在緬甸至少1600人死亡,預期遇難人數將增加,多處建築與橋樑坍塌,多間國際人道組織呼籲為受地震影響的民眾祈禱。
-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位於北角英皇道423號的新光戲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長期被視為北角的一個地標。如今,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將重新被賦予生命——國際教會Island ECC宣佈將其作為永久場地,啟動名為「BoldFaith」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