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ith Carey
如果一場比賽只有四名運動員,你願意成為第三名嗎?大部分人不願意,包括印度二千五百萬信奉印度教的巴尼亞人(Bania)。巴尼亞人是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第三種姓吠舍(Vaishya),社會地位低於婆羅門教士(Brahmin)和刹帝利武士(Kshatrya),再來就是首陀羅(Shudra),通常是沒有技能的工人。對一些巴尼亞人來說,賺錢比誠實更重要。由於這個原因,巴尼亞人常遭人白眼,尤其是遭到農民的怨恨。農民在收莊稼之前,無法出售農產品賺錢,此時他們需要依賴巴尼亞人的現金與商品。
巴尼亞放貸人通常借錢給農民,購買種子和谷物,維持生產和生活,農民收割之後再還錢。由於農民通常沒有受過教育,看不懂他們與巴尼亞放貸人簽訂的協定。收穫之後才憤怒地發覺,他們必須為當初的貸款支付25%至50%的利息!在沒有選擇下,只能與巴尼亞人繼續交易,農民因此怨恨巴尼亞人。不過話說回來,因為许多農民如果沒有得到巴尼亞人的貸款,就無法種植,又無莊物收割。與幾個世紀之前相比,今天的貸款利息已經有所降低。儘管如此,人們仍不能原諒巴尼亞人以高利貸款的方式,從文盲農民手中騙取他們辛勞一年所收穫的農產品的一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尼亞人在被怨恨的同時,也怨恨比他們位高的婆羅門和刹帝利兩個種姓。巴尼亞人擁有財富,许多時,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但因為種姓制度,他們不但一直沒能獲得這種地位,卻由於巴尼亞人有錢,婆羅門經常向他們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慷慨捐贈、施捨,建造新的印度教寺院。這導至,巴尼亞人一直是反婆羅門運動的支援者之一。佛教最初是印度教的一個改良運動,佛教出現之後,巴尼亞人表示支援這種更加平等的新宗教;此外,巴尼亞人也支援印度教的另一個分支耆那教,故此,许多巴尼亞人是耆那教徒。
Like Us on Facebook
默想:
創作--模樣〈形象〉eikon (一)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羅8:29〉如果沒有舊約聖經的影響,我們就會對這節產生完全錯誤的印象。在希臘世界,像我們的世界一樣,模樣不是原創作,而是複製品,只是代表原創作而已。當我把威尼斯聖馬可教堂的紀念品拿給你看時,我不是把原創作給你看,你只是看到圖片而已。因此,若帶著希臘想法看這經節,很可能認為神的目的,是把我們做成主耶穌的複製品,我們不是真正的完全像祂。我們只是複印本,不是原版。這和真理差了十萬八千里!其實新約聖經的作者們不遺餘力地要確保我們不以希臘方式思考,希伯來書10:1把eikon〈形象〉和 skia〈影子〉拿來做對比,保羅在羅馬書1:23也做了同樣的區分,聖經還描述主耶穌是父神的絕對一模一樣的形象〈林後4:4;西1:15〉。這些全都源自創世記1:27,那裡說神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在聖經裏,「形象」不是複印本,而是原創作。神揀選我們,要我們在聖子裏回復到原先一模一樣的原創作作品,這不是說我們會成為主耶穌,也不是說我們會成為神,而是說,那按神原來目的完美創造的人會回復過來。神要把祂在亞當裏造的原創作恢復過來,亞當披戴著祂的形象,而且神要透過祂的獨生子耶穌來完成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