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迪神學院教授袁幼軒的父母近日在紐約豐收靈糧堂講述,神怎樣帶領他們度過等待浪子袁幼軒回家的那段艱難的日子。他們告訴大家,首先是要有正確的態度,其次是在生活中彰顯基督。
袁幼軒曾經是同性戀和吸毒販毒者,但是他之後改變成為神學院的教授。他巨大的改變離不開他父母長期不懈的努力禱告。他們在分享中告訴大家,其實浪子離開家,最痛苦的是他們的父母。面對著浪子一次又一次的刺傷他們的心,神首先帶領他們學會了正確的面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並糾正了他們四個錯誤的觀點。
教養孩子的四個錯誤觀念
一、孩子叛逆不是我們造成的
袁幼軒的父親説,很多父母對自己孩子叛逆很內疚,認為是他們造成的。那些父母不僅責備自己,而且也責備配偶。甚至教會朋友看到孩子叛逆,也認為是孩子 的父母沒有教育好。他接著説,即使在創世紀,亞當和夏娃的父親是完全的天父,並且只有一個誡命,亞當和夏娃還是背叛了神。雖然他也仍然認為,當時如果自己再做好一些就好了,但是腓立比書3章13節鼓勵他們,忘記背後,努力做好眼前應該做的。
二、孩子的叛逆不是父母能解決的
袁幼軒的母親説,以前她認為什麽事情她只要下定決心,都可以做成。但是在孩子悖逆這件事上,她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當她要孩子在同性戀和家當中選擇一個時,孩子卻毫不猶豫的選擇同性戀,離家出走了。當時既面臨婚姻破碎的她,絕望到了極點。接著他父親就用路加福音17章浪子出走時,父親沒有追孩子的行為, 告訴大家當孩子悖逆時,要忍耐、交給神。如果父母更多的插手,不僅孩子會更加藐視父母,反而也會阻擋神的工作。
三、我們的孩子不屬於我們
袁幼軒的母親説,她之前認為孩子是她的生命,她所有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以致於孩子成為了她的偶像。袁幼軒的父親接著用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例子告訴父母們,應把孩子摆在祭壇上,要將孩子交給神,降服於神的計劃。
四、孩子完全降服基督
袁幼軒曾因販毒被抓,母親分享説,當時夫妻兩人出庭並不是為了為兒子減刑,而是為了讓兒子所受的刑法足夠他能順服神,她藉此來勸大家不能溺愛孩子。袁幼軒的父親接著用大衞王沒有對犯了殺人罪的兒子押沙龍進行管教,導致他最後背叛的例子,指出孩子不能完全順服主耶穌,是孩子叛逆的最主要原因。
神不僅僅讓袁幼軒的父母明白了面對孩子叛逆的問題時應有的態度,他們也學習到應該要在生活中彰顯神的榮耀。他們分享了彰顯神榮耀的四種方式。
彰顯神榮耀的四種方式
一、藉著自己的破碎彰顯基督
袁幼軒的父母説,不僅孩子有罪,父母也是有很多罪。如果帶著憂傷痛悔的心為自己的罪禱告,讓孩子能看到你裏面的耶穌的生命時,孩子的生命也會改變。
二、藉著每天的靈修彰顯主
袁幼軒的父親説,孩子是否能從父母的身上看見主、父母與神的關係是否活生生、父母是否是新造的人等問題其實是非常影響孩子的。他告訴大家不能做星期天基督徒,而是要讓孩子能看到父 母的更新。接著袁幼軒的母親,用自己每天的靈修,自己的靈命的改變,見證孩子看到父母的改變之後,孩子的生命也得到了照亮。
三、藉著婚姻彰顯耶穌
袁幼軒的父親説,耶穌和教會是完全的愛的關係,如果婚姻中把這種愛的關係顯現出來,不僅可以讓孩子認為家是一個避風港,而且孩子也會尊重父母,知道怎麽去愛父母和別人。
四、帶著感謝的心彰顯耶穌
袁幼軒的母親説,不管順境還是逆境,帶著感謝的心,看到神的祝福。她用袁幼軒被捕使她看到主的祝福的例子,告訴大家「神一直都在幫助我們、愛我們,神是信實的」。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