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使團的事工特色可用兩個字來概括:「多」與「大」:媒體多樣化、項目大陣型。24小時華人基督教電視台、電影、雜誌等出品樣樣有齊;節目製作、輔導、宣教、主題公園甚至方舟考古等的事工亦應有盡有,人力、財力、心力缺一不可,外人或會這樣想:「辦事工何用去到這般盡?」,袁文輝卻道出獨特的理念。
事工愈大型愈有福音力
袁文輝開宗明義表示,事工愈大型福音的影響力就愈大,「大型的事工能夠讓福音廣傳給普羅大眾,所以主題公園、福音電影在坊間的戲院上畫能夠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將神與人和好的信息發放出去,然後叫人信耶穌再跟隨聖經觀念去實踐信仰。」這就是開創大型事工的終極理念。
而影音使團的事工總有藝人的身影成為其特色。袁文輝直指就是以「代言人」式推動每個項目,「商業社會都用代言人讓品牌易於被人接受。傳福音一樣,聖經價值觀不會一下子給人接受,藝人主持節目談信仰為社會營造話題,當你告訴人上帝能幫助你就不會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影音使團策動項目要大型。」
事工雖然大但與教會關係是息息相關的,袁文輝自然不會忽略教會的需要及牧者的意見。袁文輝滿有信心指,影音使團向教界傳遞異象是有系統,大致劃分三個階段,而且傳遞的對象還包括同工的家人。
第一階段是「巡迴性質」,他表示自從2012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一屆媒體宣教大會」,教牧同工聚集一起分享其教會、機構的異象,「每屆我都參與彼此交流,影音使團亦有各地的分會,例如在加拿大、中國內地舉辦研習會互相交流。」
袁文輝繼續舉列,第二階段是透過「平台」,「以馬灣主題公園和電視作為平台,透過展覽、教學、活動、福音節目等傳遞使團的使命,我亦鼓勵同工邀請家人來參與更多瞭解機構的使命。」
現階段傳遞異象則是針對未來的發展來諮詢意見,袁文輝分享創世電視台已經開辦15年正在考慮轉型,將娛樂、資訊、福音、栽培結合一起,需要更多教會的參與,所以一起與教牧開會傳達新的意念。
批評+認真=幾倍結果
影音使團一直以來的事工走得很前而且規模很大,2000年在有線電視娛樂台開設基督教的節目頻道「基督二○○○」、2003年開辦「創世電視」、2007年以4500萬參與馬灣公園計劃興建「挪亞方舟」博覽館、2010年與土耳其人組成方舟探索隊尋找方舟,未來更積極推展新媒體與牧養結合。
各項事工在成效未可預知之下,已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惹來教界內外不少爭議。
例子列舉一二:影音使團先後多次組隊前往土耳其亞拉臘山搜尋《創世記》載述的挪亞方舟,但在方舟真偽未經確實仍待舉證和論證之際,使團卻率先推出電影《驚世啟示2》及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電影佈道會,更在宣傳上指其考古列入「國家地理二O一O十大考古發現」,此舉被外界批評以失實誤導手法欺騙觀眾和信徒。
另在參與馬灣公園興建「挪亞方舟」博覽館之事,公眾人士亦指發展商已從賣樓取得利潤,興建「挪亞方舟」博覽館可從公園興建的基金扣除,但使團仍向公眾發代禱信呼籲捐獻鉅款,致使公眾人士質疑「挪亞方舟」博覽館的費用,到底來自公帑或教會奉獻?
面對教界內外各樣批評,作為舵手的袁文輝在訪問當日沒直接回應(編按:本報其後再次接觸袁文輝,袁表示不再作個別事件回應)。
不過,袁文輝在被詢問當日曾直截了當説出其立場:「我關心的是基督教媒體能否展現到上帝的信息,我有幾多資源幫助教會完成上帝的大使命,有沒有平台提供給教會、機構、學校等分享集體見證?」一臉認真的他繼續指出:「我的立場是不要互相批判,要是對方覺得我們不足夠不完美,大家可否一起分析優勢強項或仍未足夠的地方讓它更完美?況且影音使團不會分宗派和政治背景,對教會沒有親疏之別。」
話語到此,袁文輝調整了一下心情,語氣放緩地承認性格以目標為本,的確不太容易受別人的批評。「別人批評自己會不開心,但是會坐下來想清楚,這個目標是否上帝所喜悦。受批評最重要是意義是,可否找到自己清晰的目標,如果認為這些事應該要堅持,最終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他又用跑步作比喻:「當其他人睡覺玩樂的時候,我就跑步,我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必定可以有結果出來。我覺得如果做一些事情是認真的,不用理會別人怎樣説,只要認真上帝會給你雙倍彰益。影音使團從開始至方舟、電視台,及各項事工,我都覺得認真辦事情就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袁文輝強調:「無論任何轉變都歡迎對話。」
壓力好正常 助力辦得更好
面對龐大的事工、資金的需要和外間的批評,袁文輝承認有壓力,但不是最大的困難,「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壓力,電影票房不如理想、佈道會沒有人來、教會不增長,算不算是壓力?壓力是很正常的,對解決困境和經濟反而有助人進步。」
袁文輝對壓力的態度是感謝神,「影音使團在某些時候經濟很緊,未必可以準時出糧,製作費都要向外界呼籲籌募。當然有固定的基金支持是好的,但反而令人失去了動力,不再思考怎樣為基督徒度身訂做節目。因此為了更容易去傳福音,我們反而要為教會整體去傳福音作見證而動腦筋,每次辦節目都要思索找適合的人來,讓事情做得更好。」在實際運作的層面上,袁文輝亦會思考如何去作,如富有電視台管理、籌款等經驗的葉家寶加盟使團是很好的幫助。
他再重申:「第一,我是接受到壓力;第二,壓力下尋問意義就會生出很多智慧,所以壓力是正面的,壓力成為動力!」
同工披壓力上陣 患難生智慧
談到壓力,袁文輝直指期望同工團隊都要明白壓力背後的意義:「同工感到壓力代表他們上心負責任,好像《聖經》良善忠心僕人,給他5千賺回來5千,接受錢財的僕人都有壓力。」
他耐心地解釋:「壓力是幫助人去檢視問題,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出智慧。影音使團辨公室裝修費用不夠,就會產生智慧尋找方法,人手不足就找義工,當無法處理一件事情,上帝給我們資源可能是錢和人。因此同工面對壓力時就要認真思想做這件事有沒有效果。沒有壓力去打仗全軍覆沒了!」
袁文輝直言,同工入職的時候已向他們聲明入來就是要打仗。
至於怎樣為同工減壓和有效處理工作,袁文輝指,每月一次主管祈禱會,亦有同工祈禱會,也提供訓練幫助同工增強每個訊息的內容。
未來夢想 新舊媒體結合
影音使團未來亦會有新舊媒體的轉型,袁文輝解釋:「我覺得在這個時代無論用什麼媒體例如facebook都可以通過節目聚集一些人,再延伸至下一個節目或活動,使節目或聚會能夠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模式稱為新舊媒體結合。」
他又指,「未來的製作都會環繞不同的見證或拍攝連續劇,亦會開辦栽培小組,讓觀眾看節目或電影信主後,提供訓練給與栽培以小組形式帶領觀眾反思福音。」
現在是影音使團重新建構和過度的時期,盼望使團與同工能適應繼續為主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