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轉換人生跑道不乏成功者,前教育署助理署長湯啟康在官場退下,但不是過著悠閒退休生活,而是為神繼續奉獻恩賜,在中港兩地繼續投身教育工作,現為香港愛德基金會執行總幹事成為繼續為主發光的教育家。
國內培訓老師
湯啟康分享到國內蕪湖師專開課堂,盡方法提升學生口語能力。
他指,在課堂進行導修班小組互動不但增進師生關係,同學也更有信心開口,課餘也主動找他談天説地,口語愈見流利,「如果擴大接觸面,為全部外語系的同學,安排國內校園常見的英語角,走馬燈式的對話,初相識話題大多停留在你好嗎,你家鄉在哪兒,今天天氣多好等層面,這種公式會話對口語沒有太大幫助。」
湯啟康又指,如果沒有話隨思考,乾念方程式對白,就好像不懂日語的小孩憑記憶可以演繹整首日本歌謠,卻不知所唱內容,日語更是一竅不通。他就舉辦語言診斷室,為250多個學生糾正發音及語言能力。「語言診斷其實不易,我是明知山有虎卻本信而進前。」
Like Us on Facebook
逃學威龍教育成才
對於湯啟康為何熱衷於教育,原來有其故事。
他17歲信主,當過老師,加入教育署從助理教育主任做至助理署長職位,2002年55歲之齡退出官場,返回前線當中學校長,同時在安徽省蕪湖市為愛德基金會當義教英語老師。
湯啟康分享到在中學經歷神恩,他在學校遇到有學生恐懼上課常逃學,後來發現那學生愛讀某位美國作家的書,他就借用該作家的說話鼓勵學生,又該作家的演講門票,更帶學生回教會,逃學威龍愛上讀書,最終該學生大學畢業覓得合意的工作。
回大陸義教英語的決定,他表示受天主教的姊姊和在英國讀書的女兒影響。他的姊姊在非洲喀麥隆當了多年義工,女兒要到橫跨歐亞的哈薩克斯坦短宣,他覺得也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於是接受愛德基金會邀請義教英語。
事奉過程經歷神恩帶領
他在事奉的過程裡經歷到神恩的帶領。他指,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他參與當地救災和重建工作,需要興建能防禦八級地震的房屋,經基督徒朋友介紹,分別聯絡了多個機構,如建築師、城市設計師、工程師學會等,結果完成了簡單而完善的設計。
可是另一難題是,縱使有設計圖,農民都不懂得何興建,神又為他按排了一個從事建築工作的基督徒,憑著他的經驗,前往當地教農民建屋,最後建成了750間房屋。湯啟康稱,一切都見證了神的計劃帶領是超乎人的安排。
現時擔任香港愛德基金會執行總幹事的他指出:「信耶穌讓我生命豐盛,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福,在這間社福機構是主指派的工作,同時擁有心志、健康和經濟等條件來參與其中,帶來喜樂、心靈滿足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