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有調查發現四成多港人情緒受困擾,另有多間基督教機構設輔導服務,有開闢視像輔導、專為醫護人員和青少年提供情緒支援、製作影片為家長打氣給力、提供情緒自我測試等。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從3月12日至4月8日對762名香港18歲或以上居民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報告指出40.6%受訪者正受焦慮、抑鬱、創傷後壓力症狀困擾,但在疫情中七成受訪表示更留意健康。
Nice Talk輔導中心:視像輔導
另外,多間基督教機構設立輔導服務,忠僕事奉中心「Nice Talk生活輔導中心」一向提供面談支援、電話輔導熱線關注信徒情緒,鑑於新冠肺炎影響,政府呼籲市民留家減少外出降低受感染風險,受助者不便到中心面談,「Nice Talk 」從今年2月開始推出視像輔導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打開一扇心靈窗戶與輔導員傾訴心事。
Like Us on Facebook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斷、捨、離」計劃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推出「焦焦積積:『 斷、捨、離』」計劃,以一系列精神健康相關的預防及治療活動,協助青少年識別焦慮情緒和紓緩焦慮帶來的困擾,及早為他們提供支援。
「 斷、捨、離」計劃推出「抗焦六式」包括「正向情緒要保持」、「輕鬆活動健身心」、「平靜心靈有辦法」、「情緒處理安心神」、「轉念解難無焦積」及「抗焦同伴唔少得」。目的預防壓力和焦慮累積,斷絕焦慮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青少年捨棄多餘的焦慮感離開情緒幽谷,期望青少年及社會大眾「抗疫又抗焦」。
基督教青年會:六種自處抗疫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疫情期間,輔導組提供一系列情緒輔導資訊,以簡單實用的方式助香港人舒緩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壓力,在心靈上提供支援。例如「6種抗疫自處之道」建議六種自處辦法:一,集中解決可改變的事情多於純粹宣洩情緒以減輕壓力。二,保護自己的心情,避免長期跟進疫情 增加焦慮。三, 重新反思生活價值,引導自己作出每項選擇。四,關心社區弱勢社群,例如分派抗疫物資、為需要的人提供口罩等,提升互助的愛心。五,保持朋友之間問候與連結,提醒自己不是孤單的。六,為將可能的改變作準備,學習改變,幫助自己適應多變的未來。
有鑑學生停課在家,接觸從未經歷過的疫症,對每天海量的疫病新聞消息產生疑問或情緒被影響,輔導組製作一連四集的情緒支援錦囊,以聲畫導航幫助家長引導子女面對疫情時舒緩情緒壓力。在影片中,如有孩子擔心會否死亡,家長可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父母的陪伴感到安全,亦可在家設下日常生活時間表,計劃不同時反的活動。另外輔導組亦於新界西開設「天水圍輔導行者」臉書專頁分享輔導工作點滴。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情緒自我測試」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跨專業團隊推出「Re:Fresh Counselling & Research 多元輔導及研究計劃」,提供「情緒自我測試」以及一系列有關心理情緒的工作坊,主題包括「靜觀練習語音導航」、「午間靜觀減壓」、「靜觀飲食覺知訓練」等,幫助大家更有智慧地管理情緒。
突破輔導中心:與醫護同行
醫護人員在疫病蔓延走在抗疫最前線,情緒處於繃緊狀態,既憂心疫情發展,又擔心家人會受感染。突破輔導中心為支援醫護及其家人的情緒,本著與醫護及其青少年家屬同行的心念,在疫情期間提供免費情緒支援服務,開闢醫護同行情緒支援熱線,透過電話聆聽他們的掙扎和擔憂,讓他們可以在沉重的壓力下舒發心聲,受助者亦可於突破輔導臉書留言。